当前位置:耽美小说 > 科幻网游 > 我有一家动物民宿 > 第269章

第269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陈玉成的办公室不大,但收拾得整整齐齐。墙上挂着几张江头镇过去十年的发展规划图,每一张都被批注得密密麻麻。
    这正是一个不服输的地方官该有的样子。
    第220章 元宵快乐
    陈玉成抬头看见郭晋辉领着人进来, 立刻起身相迎。
    他个子不高,但显得干练精神,说话时眼睛里有光。
    &quot;玉成啊, 给你带个客人来。&quot;郭晋辉笑呵呵地说,&quot;这是严小雯, 云溪那边的。&quot;
    &quot;严总!&quot;陈玉成眼前一亮,&quot;久仰大名啊!请坐请坐。&quot;
    他连忙招呼两人坐下, 又让秘书泡茶。
    &quot;严总,你不知道, 我可是一直想找机会跟你们云溪合作。&quot;陈玉成说着, 从抽屉里拿出一份资料, &quot;你看,这是我们江头镇的产业规划。以前这里可是亚南市的工业重镇啊。&quot;
    &quot;是啊, &quot;郭晋辉接过话茬,&quot;当年我在柴油机厂当厂长的时候, 整个江头镇那叫一个热闹。现在……&quot;
    他摇摇头,不是不黯然, 从一个意气风发的国企大厂领导,变成拍鸟老法师, 不是他自弃, 而是形式迫人啊, 跟不上产业升级发展, 注定落幕收场。
    严小雯接过资料翻看,只见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批注。
    作为一个从理工科大学出来的博士后, 陈玉成显然有自己的想法。
    &quot;我们这边最大的问题就是设备老化, 技术落后。&quot;陈玉成叹了口气,&quot;以前的柴油机厂, 那可是省里的重点企业。现在倒好,连生产线都锈得不成样子了。&quot;
    郭晋辉点点头:&quot;那时候我们厂一个月能生产上千台柴油机,供不应求啊。&quot;
    &quot;程希不是租了柴油机厂的厂房吗?&quot;严小雯问道。
    &quot;对,健源药业那边。&quot;陈玉成说,&quot;不过现在还在研发阶段。说实话,我们这边的优惠政策已经给到最大力度了,但就是缺少像云溪这样的龙头项目带动。&quot;
    云溪山上藏着生物实验室的事情,已经在亚南市风雨满城了,他不是傻子,自然想搭上快车。
    可能严小雯作为云溪这个ip的持有者,还不知道这背后的涵义,但是亚南市内可是暗流涌动,只不过官面上的人都很克制,生怕惊动了她和她背后的人。
    严小雯微微一笑:&quot;我这次来,是想谈野猪肉深加工的事。&quot;
    &quot;野猪肉深加工?&quot;陈玉成笑容上扬,&quot;那咱们得好好看看场地。&quot;
    郭晋辉说:&quot;我对这边的厂区都熟,走,我带你们去转转。&quot;
    三人开车来到罐头厂。
    路上,陈玉成和郭晋辉你一言我一语,向严小雯介绍着江头镇的过往。
    &quot;八十年代这里特别热闹。&quot;郭晋辉说,&quot;除了我们柴油机厂,还有陶瓷厂、罐头厂。那时候这边的水果罐头远销海外呢。”
    &quot;后来怎么没做了?&quot;
    &quot;市场变了啊。&quot;陈玉成摇摇头,&quot;大企业的自动化生产线一上马,我们这些小厂就跟不上了。再加上管理方式落后,慢慢就撑不住了。&quot;
    &quot;那时候要是有现在这样的眼光和技术就好了。&quot;郭晋辉感慨道。
    罐头厂虽然破旧,但占地面积不小。车间里的设备擦擦干净还能用,水电气这些基础设施也都完好。
    &quot;你看,&quot;陈玉成指着车间说,&quot;这边可以改造成腊肠、腊肉的生产线。那边的冷库虽然有些年头了,但结构是好的,翻新一下就能用。&quot;
    &quot;这冷库啊,&quot;郭晋辉补充道,&quot;当年可是请了省里最好的设计院做的图纸,地基打得特别深,混凝土都是双防渗的,即便荒废这些年,地基和主体结构都没什么问题。&quot;
    严小雯仔细打量着厂房,脑子里已经在规划了,&quot;除了传统的腊肠、火腿,我还想做火锅丸子。&quot;
    &quot;那太好了!&quot;陈玉成差点拍手,&quot;我们这边的工人手艺都还在,就是缺个带头的。你要是能把项目放在这里,政府这边所有手续,你不用管,水电气价格也给你最优惠的。&quot;
    &quot;是啊,&quot;郭晋辉也跟着说,&quot;老工人们现在都还在镇上,那手艺可都是真功夫。&quot;
    三人边走边聊,又去看了老陶瓷厂。
    &quot;这边厂房结构还不错,&quot;陈玉成说,&quot;可以改造成包装车间和仓储中心。现在的食品包装要求高,需要无尘车间,这边改造起来成本不会太大。&quot;
    看得出来,陈玉成是真心想把江头振兴起来。他的规划里,不仅有传统产业的改造升,还有新产业的引进。只是苦于缺少资金和项目,一直没能实现。
    &quot;陈镇长,郭老师,&quot;严小雯停下脚步,&quot;我觉得咱们可以好好谈谈。&quot;
    *
    百安村小学的教室里,木椅子排成一圈,苏韵祖坐在正中间,身边是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李睿坐在靠门的位置,腿上放着笔记本,手里握着笔,随时准备记录。
    严小雯推门进来的时候,屋里至少挤了二十多个人,烟雾缭绕。看见她来了,几个老人赶紧把烟掐了。
    &quot;五爹爹,让大家久等了。&quot;严小雯跟苏韵祖打招呼。
    &quot;坐吧。&quot;苏韵祖指了指身边的空位,&quot;我听说你去江头镇看厂房去了?&quot;
    &quot;嗯,准备做野猪肉深加工。&quot;严小雯简单说了下情况,&quot;不过今天主要是说种石斛的事。&quot;
    李睿翻开本子,&quot;村里这两天我都在统计,能干活的老年人大概三百二十多个,六十到七十岁的占大多数。&quot;
    &quot;种石斛相对种稻来讲不累。&quot;严小雯说,&quot;就是要细心,定期检查、调整坏枝。五爹爹,你觉得咱们村租多少合适?&quot;
    苏韵祖还没开口,坐在角落的一个嬢嬢就嚷嚷起来,&quot;之前鲜条一支最低能卖两百,那肯定得多租点啊!&quot;
    &quot;对对对,&quot;又一个爹爹附和,&quot;药企蹲点等着收呢,小雯让我们做的枫斗快要做好了,品质高得很。&quot;
    &quot;慢着,&quot;苏韵祖发话了,&quot;咱得算算,到底能种多少。六百亩松林,一亩地能种多少株?你们别忘了,都有人来盗土了,树大招风啊,树大招风。&quot;
    此言一出,下面安静了。
    严小雯拿出计算器:&quot;一亩地平均400棵松树,每棵松树可以种15株石斛,也就是一亩地6000株。种苗我给村里特别优惠,5毛钱一株。&quot;
    &quot;那六百亩不就是360万株?&quot;李睿快速算了下。
    &quot;种苗钱就要180万?&quot;一个表叔倒吸一口冷气。
    &quot;前期投入是大了点。&quot;严小雯说,&quot;但是三年后收获,一株至少能出三支鲜条。&quot;
    屋里安静了一会儿,大家都在暗自计算。
    &quot;按一株3支鲜条来算,一支鲜条市场价200,那一亩地就是三百六十万?&quot;一个陈家嬢嬢激动得声音都抖了,&quot;六百亩……&quot;
    &quot;二十一亿六千万!&quot;有人喊出了这个数字。
    &quot;等一下!&quot;严小雯见大家都激动起来,连忙摆手,&quot;这只是市场价,咱们要理性一点。&quot;
    &quot;怎么?不能卖这么多钱?&quot;陈家嬢嬢有些失望。
    严小雯生怕大家被金钱所迷,急忙解释,&quot;我为什么给村里这么低的种苗价格?一株才五毛钱。&quot;
    &quot;是啊,便宜不少。&quot;
    &quot;这是一个产业链。&quot;严小雯说,&quot;我提供种苗,你们种植,最后我再收购。这样大家都不用操心销路,也不用担心市场波动。但相应的,收购价格肯定比市场价要低一些。&quot;
    李睿听懂了:&quot;就像订单农业一样?&quot;
    &quot;对。&quot;严小雯点点头,&quot;我给你们低价种苗,保证全部收购。这样大家的风险都小,收益也稳定。要是按市场价来,种苗成本就高了,万一行情不好,大家都吃亏。&quot;
    有句话她没说出口,种苗全部来自于她,价格高低是她在源头进行把控。
    屋里的人渐渐安静下来,都在琢磨这个道理。
    &quot;那收购价格大概多少?&quot;苏韵祖问出了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quot;成苗的话,我按每株150元收。&quot;严小雯说,&quot;种植成本除了种苗钱,就是人工,水电,遮阳网这些。一株下来,纯利润能有七八十块。&quot;
    &quot;一亩地六千株……&quot;,有人掰着指头算了起来,&quot;那一亩地下来,纯赚四五十万?&quot;
    &quot;差不多。&quot;严小雯说,&quot;六百亩就是两三个亿。这个收益已经很可观了。&quot;
    大家听这数字虽然比刚才小了不少,但也都点头表示认可。毕竟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还有一点,&quot;严小雯补充道,&quot;枫斗的收购价会高一些。等你们种植技术熟练了,可以考虑留一部分做枫斗。这个利润空间更大。&quot;
    &quot;小雯说得对。&quot;苏韵祖拍板道,&quot;就这么定了。先租二百亩,种好了再说。&quot;
    李睿翻开笔记本,快速计算起来:&quot;两百亩地,一亩六千株,总共就需要一百二十万株种苗。按五毛钱一株,种苗费用是六十万。再加上租金,一亩三百,两百亩就是六万。&quot;
    百安村村民手头基本没有余钱,连改造的钱,都是孟印真借过来的,李睿了解这些人的家底。
    他抬起头,环顾四周:&quot;我建议村集体出这笔钱。村里账上有七十万存款,完全够用。&quot;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