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她弄巧不成拙 第64节
“电视台的赵主任。”
“怎么了?是节目出什么问题了么?”
“一点小问题。”
“嗯?”
“估计要改个名。”
“改名?为什么?”
“说是《笑忘书》这个名字起得有些不合适。”
“怎么不合适了?”
“说是有些太悲观了。”
“太悲观?”应如是疑惑地问,“那你当初为什么要叫这个名字啊,应该不是出于悲观的角度吧?”
“当然不是,”廖清杉低头看着她,“这个节目的引导语,你还记不记得?”
“记得!”应如是点头道,“一个时代的遗忘书写。”
廖清杉听到,“嗯”了一声:“所以,这名字中的‘忘’字,不是为了让人悲观,而是为了给人警醒,告诫我们,不能笑着遗忘,这些优秀的文化。”
应如是听了,脱口而出一句:“既然不能遗忘,那就去守望啊。”
听到守望这个词,廖清杉心思一颤。
感觉有什么锋利的东西,马上就要戳破“忘”字背后的无奈与悲观。
可是,就在他寻找那把能够戳破的剪刀的时候,耳边突然响了一个声音:“你看,名字改成这个,怎么样?”
闻言,廖清杉低头,看到青绿的便利贴上,写着三个字:
【笑望书】
看到这三个字的那一瞬间,他目光猛地一顿。
——瞬间确定,这就是他想要找的那把剪刀。
于是,廖清杉一锤定音:“就这个。”
说完,拿起笔在后面添了一句:【一个时代的守望诗篇】
一个意料之外的插曲,就这样,意料之外地找到了完美答案。
但这份出其不意,恰恰就是灵感的魅力,也是创作的魅力。
更是天赋的魅力。
看他这样明辨、这样灵动、这样富有巧思,应如是好奇地问:“阿杉,你是不是很早就找到了自己的梦想?”
廖清杉听了,淡淡“嗯”了一声。
应如是夸他:“那你很优秀啊,好多人一辈子都找不到的。”
廖清杉看了她一眼:“你不也找到了么?”
应如是说:“但我比你晚啊。”
“追逐梦想,永远不晚。”廖清杉说。
应如是觉得他这话太老生常谈了,笑他:“这都是毒鸡汤。”
“这怎么就是毒鸡汤了?”廖清杉半撑着桌面,目光认真地跟她说:
“梦想本来就是一个,只有你走到那里,才知道它是什么的东西。”
“人的梦想都是逐步树立的,并非一蹴而就。”
“所以,追逐梦想,永远不晚。”
应如是听着他这番话,感觉自己刚才关于这句话是毒鸡汤的想法瞬间就被他扭转了过来。
她抬眸,望向他的目光里满是崇拜。
——他身上有着传统文化才能浸润出来的温柔敦厚,却也有着现代化浪潮才能冲刷出来的“风物长宜放眼量”。
察觉到她的眼神,廖清杉温声提醒:“别看了。”
应如是不服:“干嘛不让看,就要看就要看就要看!!!”
廖清杉:“再看的话,我会想亲你。”
应如是听了,心里噗通一声,脸颊也跟着红彤彤。
结果,说时迟那时快地,耳边还突然传来一个含笑女声,提醒他们:“你们的果汁做好啦。”
应如是听到,飞速接过,拉起廖清杉的手就往楼上跑:“快走快走!”
廖清杉跟着她的脚步,逗她:“害羞啦?”
“谁害羞了?”应如是才不认这个形容词,“我这是着急去三楼揭谜底!”
两个人飞快地跑到三楼,眼看离谜底越来越接近,应如是却在最后一个台阶,忽然停下了脚步,背对着廖清杉说:“你捂住我的眼睛。”
廖清杉不解:“捂眼睛干吗?”
“这样才有惊喜啊。”
“......”
虽然无语,但他还是照做,抬手捂住了她的眼睛。
往正确答案走的这几步路,感受到她呼之欲出的喜悦之情,廖清杉心里隐隐有些不安,怕她失望,试探着问了句:“应如是,你该不会以为是什么深情告白的话吧?”
应如是:“嗯?”
难道不是么?
廖清杉笑:“大学的墙上,能印告白的话?”
应如是:“那是什么?”
话音刚落,两个人正好走到那幕墙面前,廖清杉放下自己的手,说:“你自己看。”
应如是缓缓睁开了眼。
面前暖黄色的背景墙上,印了一句英文,浮雕设计的黑色字体,行云流水,直达心扉:
dare to dream.
上卷完
第44章 改行当城管了
别人的盖世英雄, 都是踏着七彩祥云而来。
为什么我的盖世英雄是跟城管一起来的啊!
——《敢梦人》
“可你们哪知道,我们国家的动画,同样是最好的,同样无可替代。”
一个低沉敦厚的声音, 从讲台上, 不疾不徐地传了下来。
这是朝大动画学院大一新生的动画导论课, 宽敞明亮的阶梯教室, 此刻座无虚席。
讲台上站着的那个人, 已过知命之年, 鬓角泛起几缕白发, 穿着一件水蓝色衬衫, 气质温润儒雅。
此人名叫年又青,是朝大动画学院的著名教授,也是国内动画界绝对权威的存在。
“你们这个年纪, 小时候应该都看过葫芦兄弟吧?”年又青站在讲台上, 看着台下的这些新面孔,循序渐进地问,“但你们知道它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台下学生纷纷摇头。
自由包容的大学课堂上, 年又青以问题为导向, 在学生面前, 逻辑性极强地铺陈着自己的表达:“通过剪纸的形式,需要画手们先在纸上画好稿,然后用剪刀把它们全部剪下来,剪过之后,再摆出各种各样的造型和动作,最后再进行拍摄,而这份制作流程的精密性, 也决定了整个过程不能出任何差错。”
“这虽然是个笨方法,但却做到了真正的创新,并且这份创新,是在极为艰难的创作环境下诞生出来的。”
“艰难在哪儿?”台下有学生发问,“工艺艰难?”
“不止于此,”年又青说道,“你们小时候应该也都看过狮子王,狮子王的成本是3000多元一格,但你们知道葫芦兄弟的成本是多少么?
看着台下茫然的眼光,年又青抬手比了一个数字,说:“不到7块钱。”
瞬间,台下一阵感叹。
“但即使在这样低成本的条件下,葫芦兄弟依然能做到家喻户晓,成为那个时代极具代表性的动画,为什么?”
年又青说的是中国动画的历史,眼里看着的却是中国动画的未来:“因为当时所有的创作者都极具责任感。”
“他们不信邪,他们有信念。”
“总导演胡进庆就曾说过,不能让我们的电视机上全部都是外国动画,那是很危险的状态。所以,即使当时的创作环境那么艰难,这些创作者们依然选择一头扎入,义无反顾。说到这儿,其实还有一个小插曲,”年又青站在讲台上缓缓道来,“这部动画片本来定的是十兄弟,后来因为经费紧缺,才改成了七兄弟,但这一点都不影响这部动画片受到观众喜爱。”
“所以,好的作品,一定出自有责任感的创作者之手。”
“后来,这部作品也出过续集,但因为盲目跟风国外风格,结果模仿的四不像,观众根本不买账。所以,入学的第一节 课,你们要学的,不是技巧,不是软件,也不是知识点。”
年又青站在讲台上,负手而立道:
“——而是信念。”
“就如周克勤所说,我们不能模仿别人,更不能重复自己,文化输出,一定得走中国自己的路。”
“当然,这句话的意思不是说要故步自封,而是我们不能忘了我们的根本、我们的文化内核、我们的精神底蕴,有了这些,我们创作出来的文化作品,才会有底气,才能在国际语境下产生影响力和话语权。”
说着,年又青话锋一转,挑起了一个新的话题:“五年前,有一档获奖无数的文化节目,《笑望书》,片头就采用了动画的形式,虽然用的是最简单的线条,但是却将文化传承的时间轴表现得行云流水,备受观众喜爱,也备受业界好评。”
说完,年又青目光一抬,带着极强的目的性,寻找着教室里的某个身影。
寻了好久,才看到那个坐在最后排的那个女生。
此刻,她手肘撑着桌面,手掌握拳撑着头,跟啄米的小鸡一样,头不断往下栽着,那频率高得,像是快要栽到桌面上一样。
这东倒西歪的阵势,一看就是在打瞌睡。
见状,年又青刚才的温文尔雅瞬间不见,扬起音调,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大声吼着她的名字:“应如是!”
冷不丁听到有人这么大声叫自己的名字,撑着额头快要睡着的应如是,整个人猛地一激灵,鬓角擦着手掌猛地往下滑,额头差点栽倒在桌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