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意谋天下
意谋天下
胡之然大大咧咧的应付着,曲麻子这边,自己摆谱反倒是平易近人了。
吃过饭,拒绝了曲麻子夜店进行下一场的邀请,胡之然又跟光头聊了一会,坐进自己的车里,想着怎么才能把玉猪龙到李芷晴手里的消息宣扬出去。
玉猪龙就是一坨被疯抢的狗屎,抢的人全都是疯狗。
拿出手机看看时间,已经不早了,午夜时分。
玉猪龙从自己的手里送了出去,患得患失中还是松了口气,至少换了不少利益。
紧绷的小心脏松了口气,立即就觉得发困,这一天,神经一直紧绷着。可当看到未接来电时,胡之然一下清醒了,眼睛瞪的老大。
几个未接电话,全都是邓云秋打来的。
一般来说,邓云秋放心自己的儿子,不回家也不会随便打电话,这肯定是有事,接连打了几个电话,肯定是有大事。
立即回拨过去,接着就挂断,也顾不得自己喝酒了,一脚油门把车开除方程式的感觉。
车停在楼下,拖出尝尝的辙痕,抬头看了眼,家里的等还亮着。
门外深吸一口气,胡之然这才打开门,带着一身的酒气看到等运气静静的坐在桌前。
看到母亲没事,胡之然舒了口气,与此同时,桌上的几只茶杯让胡之然的心重新提到嗓子眼。
邓云秋没有晚上喝茶的习惯,喝了茶水会睡不着。而此时,桌上却摆放了四五个茶杯,都是喝了一半剩余的半杯。
“谁来过?”胡之然问,由于紧张连个称呼都没有。
“东西送了?”邓云秋问,一脸平静。
胡之然点头,还要再问。邓云秋说:“从今天开始,我们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了。”
“妈,到底谁来过?”四五个茶杯,这证明至少来过这么多人,而且还与邓云秋有过一番交流。
邓云秋说:“这么大的人了,也不听着电话。”
说完,邓云秋起身,要回房间。
胡之然说:“妈,你认为这件事就这么完了?”
没这么简单,胡之然把玉猪龙拿出去,李芷晴肯定是心满意足,其他人呢?
“我们认为完了就完了。”邓云秋说:“这也是我跟你爸期望的。”
“我爸期望的?”胡之然笑:“如果真是那样,他当年就把东西卖了,不然怎么会发生后面那些事。”
邓云秋说:“他自然有他的道理,从今往后,我们不再说当年的事。”
龙生龙凤生凤,胡之然性子很倔强,这是有遗传的。无论是胡启文还是邓云秋,有着同样的性格。
有些泄气的胡之然静立不动,叹了口气。
邓云秋说:“我知道你心里不痛快,那你就想想一枚鸡蛋怎么才能与锅抗衡。”
一夜无话,胡之然直到天蒙蒙亮才睡了一会。邓云秋说的没错,对手太强大,就是一直坚不可摧的刚锅,胡之然呢?任人宰割一碰就碎的鸡蛋。
太多时候丰满的想法有了丰满的实力才能进行。
归根结底,钱与地位。
胡之然还想着怎么才能把玉猪龙到刘念微手里的消息传播出去,可接下来的事就证明了胡之然就是在杞人忧天,他太小看这个信息化社会了。
睡得太晚的胡之然很早就被电话吵醒,有明家,有江南胡家,虽然那家没联系过胡之然,暗地里也肯定做了不少事。
胡之然对谁都没客气,毫不保留怼回去。眼下胡之然已经没什么可担心的了,对这些世家,胡之然已经没什么用,更犯不上为了胡之然的态度大动干戈,也可以说胡之然不配,但他不在乎。
小丫头已经放假了,缠着胡之然给她讲课。
要说胡之然年少时虽然纨绔,但也算一个好学的人。在胡启文的教导下,虽然正儿八经的学没好好上,诗词歌赋的确会的不少。
这是一个教育观念的问题,很多人觉得这些没什么毛用,这个问题要看怎么去认知。
如今当年会背的东西多半已经忘记了,可文化修养是时间磨灭不掉的。教小丫头语文还真有些大材小用
。
讲了一段,胡之然突然想起一件事,立即翻找前一天穿过的衣服。
找了一圈没找到,恰巧邓云秋进门:“妈,我昨天穿的那身衣服呢?”
邓云秋说洗了,胡之然说:“兜里那些黑色的东西一起洗了?”
“你要那些东西有什么用?”邓云秋问。
胡之然一拍大腿,邓云秋应该知道那是什么。就问:“那些黑的是什么东西?”
“谷子。”邓云秋说:“不知存了多少年的谷子。”
“啥?”胡之然没听清,也压根没往这方面想。
接着邓云秋讲了一段关于胡易明的事。
如果这段故事让胡之然来说,开场白肯定是我这老祖宗真他娘的是个人才。
胡易明还真当得起人才这两个字,还不走寻常路。
那个年代,能吃饱饭已经难能可贵了。出身江南胡家的胡易明却从来不愁吃饭。
离开了江南胡家独自闯荡就没走正道,坑蒙拐骗是什么都干,一个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有奶就是娘的典范。
坑蒙拐骗得来多少钱已经无法计量,可以用家财万贯来形容了。
这些胡之然早就有所了解,这老祖宗,放在现在也是个十全十美的奸商。可听了邓云秋的话,一向贬低自己老祖宗的胡之然竟然有些肃然起敬了。
胡易明到靠山村之前就开始出手手里的各种宝贝,胡之然想当然的认为,盛世古董乱世黄金,胡易明这样做也算方言当时的形式最明智的选择。
很显然,胡之然轻看了胡易明。胡易明用换来的钱大肆收购粮食。化名胡天成的胡易明当时在宁江算得上首屈一指的大善人,施粥铺子就有十多个。
胡之然咂嘴说:“你说这人啊,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要说胡易明这个老祖宗是坏人,那些粥棚怎么解释?也不知多少人因为这一两口饭活了下来。要说他的好人吧,也不对,这些钱还有一点是正大光明来的?”
邓云秋轻笑,接着道出故事的下半部分。
胡易明的善举当时传为美谈,各地收粮美名远播。也是有不少忧国忧民的地主,把粮低价卖给胡易明。
可绝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胡易明远没有想的这么简单,收了十石粮粥棚一两石,剩余的全都倒进了积粮坑。
“要这么多粮食有什么用?”胡之然奇怪:“用不了这么多还不如手里握着黄金古董,至少保值啊。”
邓云秋说:“这件事我跟你爸分析过,虽然不能言之凿凿的肯定是这么回事,但也八九不离十。”
根据胡启文的分析,胡易明下的这盘棋太大,简直超出了所有人的预知,以谋一隅得意谋天下。
邓云秋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古往今来,老百姓为什么造反。
邓云秋没过多的解释,剩下的就需要胡之然自己发挥想象力了。
胡之然嘴里呢喃:“因为要吃饭,有饭吃谁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造反。”
“那后来呢?”胡之然问。
邓云秋说:“后来,就没有后来了,具体是什么原因我也不清楚,你爸爸说了两个可能,第一是胡易明身体欠佳,骑不了马了。第二个可能就是时代,火器时代。”
胡之然若有所思的点头。
胡之然笑,这个老祖宗还真是让人意外啊。
施粥是真善良?结合后面的说法,那就是在树形象,拉人心。那个年代,真闹了什么大灾,只要有饭吃就有人为你卖命。
古往今来,老百姓造反说白了还是吃不饱饭,当兵就是个职业,一个能吃饱饭的职业。普通的卒也懂不了那么多大道理,谁能给我吃饱饭我就跟谁干。
“这些事为什么之前从来不对我说,我甚至不知道胡易明。”胡之然想问清楚,一抬头邓云秋已经去忙自己的去了。
如果胡易明真的揭竿而起,凭他打下的基础,宁江应该能站稳脚跟吧,胡易明岂不就成了那个年代特有的一种产物,大帅。
胡之然摸着下巴,低头看看自己,胡易明是大帅了
,自己岂不就算有贵族血统了?想想还真他么的好笑,这故事,离奇中又透着现实。胡易明还真他么的敢想敢干。
细细品着胡易明这个人,还真让人难以捉摸。从格局来看,不知比多少帝王将相都丝毫不差,要说差,恐怕差的是时运吧?
从心机来看,胡易明由着不知多少人达不到的高度,一个坑蒙拐骗的江湖骗子,谁能想到能下这样一盘好棋,图谋天下啊。
接下来的故事邓云秋没说,胡之然用现代人的眼光很难脑补出当时的画面。
有人说没有机会,旁观别人却喷多少机会没把握住。胡之然不太确定,造反这件事对胡易明来说算不算机会。
如果这老祖宗真干了,干成了胡家扬眉吐气,就连江南胡家都要跪着上门认亲。如果干不成,哪有现在的胡之然。
就当一个故事听了,站在胡易明的角度挺励志的,但用现代人的眼光看,更接近一个笑话。一将功成万
骨枯,一个成功者身后永远是皑皑白骨。
胡之然还真想知道这个老祖宗埋在什么地方,作为子孙,祭奠一下也是尊祖重孝。可惜,胡易明就像怕子孙掘他坟一样,邓云秋对此也知之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