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建校套路下
三两句话就拉近了关系,胡之然趁机说:“接下来是不是就要建学区房啊,毕竟房地产挣钱。”
胡之然是故意这么说的,如果这个套路只有这么点就不好玩了,也体现不出他的高端性,毕竟教育行业可是常青树,而且也是长期挣钱的聚宝盆。房地产开发之后就没有之后了。
可能是胡之然伺候的周到,郑讲师也就打开话匣子,接着往下说。
这只是个开头,远远还没结束。
学校正式招生并非学期伊始,而是就要高考的那段时间,最多半年吧。这样一来也能节省不少经费。
这些学生注定一炮而红,可想而知,整个地区的高分学生都集中在这个新建的学校里,是不是很吸睛?
胡之然咽了口唾沫,的确是这回事啊。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哪个家长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么厉害的学校,拿出这么好的成绩单,可想而知接下来名气要响亮到什么程度。
高考结束,成绩已公布,学校大肆宣传,找些段子手写小短篇短文,对这个学校无以复加的歌功颂德,不用几天,整个地区家喻户晓了。就算是临近开学才招生也不缺生源,而且学生还要挑挑拣拣。
如此一来,就算没有政策扶持也能招收大量不差钱的学生。学校好,学费能便宜了?毕竟大家都挤破脑袋的想把孩子送进来。
郑讲师的话还没结束,这是前半年的铺垫,接下来才是正式经营的重头戏,可以说能不能成功前期占了五六成,接下来能不能保持好就是剩下的三四成,后期的持续经营会不会玩仅仅占了一两成。
招生也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关键点是如何掌握最优秀的生源。
那些学习好家里还有钱的自然不用多操心,一准的送来。可毕竟有很多寒门贵子。针对这些人,学校就要开出条件,学费极大的优惠,而且只要将来能够名校的分数,所有开销全退。
胡之然差点就扼腕击掌了,这他么的想出这些点子的都是人才啊。但胡之然有个疑问,适时的提出:“毕竟学费不便宜,有些人还是不来啊。”
“嗯?不来?”郑讲师呵呵一笑:“别忘了,考上名校可是有奖金的。”
胡之然恍然,尤其是出身寒门的孩子,尤其知道钱的重要性,还不玩命了学?
不过这一次不比头一次,奖金少了不少。但也足够吸引人。
胡之然想,名气打出去了,自然是到了割韭菜的时候,教育行业果然厉害,收割起来毫不费力啊。
郑讲师也真是与胡之然聊成知己了,打开话匣子彻底关不上了。
就在胡之然以为整个套路就这样结束的时候,郑讲师还在接着说。
别以为招生只招高一的孩子,高二高三也不能少。而且必须质优。
还是那句话,钱是万能的,只要有钱就有好生源,只要有钱就有好成绩。
胡之然点点头:“舍不得孩子套不找狼,舍不得老婆套不着流氓。不过这样一来,那就不怎么挣钱了。”
“不挣钱?”郑讲师笑了:“那你是没算过教育上的经费支出,真心花不了几个钱。我就问你,高中的学习,除了书本之外都需要什么高消费?也就老师是必需品吧。”
这么一想也是,现在的教育,还是题海。
郑讲师说:“这样学校你觉得会很小吗?我告诉你,一定会很大,因为他可以跨区招生,只要有名气,生源是绝对没问题的。”
一个级部两千人听起来很夸张,但并不难做到,如果这个数字做不到,那就是宣传营销的失职。
光头这会插嘴:“私立学校学费高,很多家庭承受不起,一个级部两千,一个学校才六千人。知道吗?黄哥,我这还是少说了呢。”
少说就这么多,一个学校六千学生?这是高中?胡之然也惊讶了。
郑讲师说:“别忘了,私立学校可以跨区招生的。就用明阳来做比方,城区就有四五个高中吧?下面的县区呢?一个级部生源的存量不低于几万吧?或许我还说少了,沿海地区人口密集,达到十万大关也不是非常难。从这个基础数据来说,十万人中的两千,很多么?”
胡之然咽口唾沫,还真是,不管什么都怕算笔账。
郑讲师似乎很喜欢争论,接着争辩这个问题:“估计还有很多跨市学生,就是家里有钱,听说哪个学校好,故意送来学习的。如今的不是流行一个词叫高考移民?”
郑讲师不亏是靠嘴皮子吃饭的,这一套一套的让胡之然真心不敢与之对喷。
胡之然赶紧纠正话题方向,先别说生源的数量了,就讲怎么挣钱吧。
胡之然说:“按照这样算,收多少学费?”
“这就要看当地的经济状况了,关于这个问题,那就不是营销的专业,而是调研。”郑讲师说:“现在不流行大数据吗?通过大数据,很容易分析出这些东西。”
胡之然哦了一声,瞬间明白了。
多半学生是付了高额学费的韭菜,这些学生大部分不会有什么出息,跟上其他学校也没什么区别,唯独不同的就是高昂的学费背后这里的学习氛围比较好。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大部分自费学生,从而养活了高工资的名师,也养活了那些依靠学高分挣钱省钱的学霸。
其实学霸还是学霸,或许有名师指点更上一层楼,但你指望一个学渣进了这种学校被熏染的成了高材生,这个难度跟中彩票区别似乎不是很大。麻袋上绣花,底子太差如何培养。
更何况还有一个更致命的,无论走到哪,老师更关注的是那些学习好的。这个学校学霸太多,有你孩子什么事。
这个话题真的值得讨论,但胡之然也不是什么家长,没必要操这份闲心,胡之然要知道的不过是如何投资经营。
郑讲师还说到一个关键点,那就是奖惩制度。针对签约的学生以及老师。
奖惩制度只会关注名校名额,毕竟人们只会记住前几名。就像一个学校,对外公布的时候总是说,今天清北几个,某某名校几个,他可曾公布有几个学生还不够提档线?太过普通的人永远被忽略,而且也没人想起。
老师为了追求名额,肯定是重点抓那些有希望能给自己带来利益的这些。至于那些上名校无望的,即便你再有钱也不会搭理你,钱是你的,又不是我的。你给钱送礼还行,也能照顾一些,但关系到自己前途的永远是那些排名靠前的。
关于老师如何教育学生,什么目的什么出发点,胡之然没什么兴趣。生源,那就是顾客,只要你给钱就好了。
胡之然问:“难道每一年都要买这些优等生?”
郑讲师说:“相比生源大军,这才花几个钱,而且不仅如此,还要买复读生。”
“复读的?”胡之然皱眉,他么的要是靠上理想的学校,谁还复读。
“这就是经营的学问了。”郑讲师说:“比如今年你的分数线足够上清北,我给你保底三十万,你回来复读一年,学费全免,连吃饭都免费。”
“这是为什么?”胡之然问。
“这都想不明白?”郑讲师伸出一根手指:“组一个加强班。在这个班的学生都有希望上清北,考试结束,分数公布,就用这个班做宣传。你看,一个班出了多少清北学生,名校比例多少,一本线多少。什么?二本?在这个班考二本简直丢人现眼,一个都没有。”
“我靠。”胡之然刚要喝水,这要喝上肯定喷郑讲师一脸。胡之然低头沉吟,确实啊,胡之然就看到过类似的报道,某某名师,教了多少孩子,几个清北如何云云,搞了半天全是宣传全是炒作啊。
郑讲师说:“再以后宣传,一定要维护学生的**,毕竟他们还是学生,主要职责还是多学习,将来为社会做贡献,哪能现在成为公众人物呢?要宣传什么?宣传老师,把老师打造成一个名人,打造成孔圣人。”
“这要这个老师跳槽了怎么办?”胡之然嗤笑,心里琢磨着,如果自己是这个老师,有了这么大的名气,还不被人挖走了?
郑讲师看怪物一样看胡之然,压低嗓音:“我问你,除了这个学校,你上哪找这么多好学生?学校有这么多好学生,想要打造下一个名师还不是轻而易举?再说了,你在这挣高工资高提成,跳槽之后如果不能出这么好的成绩,我就问你谁还再用你。最后一点,其他学校就是傻子?不懂其中套路?只不过那些学校没有我之前说的天时地利人和,没有资源打造这样的班级这样的学校。”
每一句话都想一颗钉子,深深的戳进胡之然的内心。果然啊,都是他么的套路。
郑讲师说:“就说那些复读生,虽然能上清北。但有个人跟你说,给你保底三十万,明年过了青北线直接给你四十万,就算过不了也给你三十万,要你你复读吗?”
家里不差钱的更在乎孩子的将来,但更多的家庭会想,孩子就是毕业了一年也挣不到四十万啊,复读一年,轻轻松松的拿钱,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