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胡家故事
初小光差点把嘴里的饭喷出来,一脸讶异:“爸,哪来这么多坟?”
老初把嘴里的东西咽下去,嘿嘿坏笑:“管他是谁的,现在是咱家的。”
“不是咱家的坟咱去烧纸?”初小光不愿去,换成谁谁也不乐意,给别人的坟头烧纸磕头,这哪是大男人应该做的。
“让你去就去。”老初一瞪眼,初小光只能老老实实的。
胡之然却笑:“初叔叔,你为了那几百块钱吧?”
“什么几百块,一个分五百,那边还分配一个坟坑,里外里都是钱啊。”老初自然是有自己的打算。
胡之然也第一时间明白,不知这算不算鸠占鹊巢。无主的坟,或者土包子里什么都没有,愣说那是自家的祖坟,想要迁坟容易,给钱就行。而且这东西谁都不好验证一下里面是不是有东西。
胡之然想了想,说:“村里无主的坟多么?”
老初哼了一声:“老初头那死东西还想着什么都装到自己腰包里,可能么?当我们都是傻子?”
老初头是初小光的本家,至于辈分胡之然说不上来。在村里算是有钱的,挨家挨户送点东西,这才当了村长。就靠山村这个穷地方,干村长也没什么油水,顶了天就是上面那点扶贫款。
可这次占山迁坟机会就来了,天知道小南山上有多少坟,承包者也没过来数一数。
胡之然皱皱眉:“哎,不对啊,这些工作不都是镇里来办吗?怎么承包的人自己出钱?”
“可不是说么?”老初说:“想要钱可以啊,还要指名道姓坟里埋的是谁,哪个地方有坟包。这些人也真是奇怪,对别人家的祖宗很感兴趣。”
胡之然觉得有点不对,可又想不出哪里出了问题,看着老初唾沫横飞,小桌上的饭菜多半都喷上了,胡之然原本也没想吃多少,顺势放下筷子。
初小光的母亲嘴巴很碎,这时候又说起街头巷尾的
那些破事:“我听人说,不仅要说这是自己的那个祖宗,还要问周边曾经埋过谁。”
胡之然咂咂嘴,心说这他么的不像是占山开矿或者包山做养殖的,倒想盗墓的在刺探军情。
不过靠山村也没出过什么名人,哪有什么大墓。没准也就是这个包山的看这里风水好,估计会有什么名人埋在这,又或者得到了什么小道消息。
胡之然不想理这些破事,一贯如此,胡之然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也不能凭着自己的一番猜测去五搞人家吧?
可转瞬间,胡之然的脑袋一下灵光了,眼睛忽然瞪起来,看着老初:“初叔叔,我问你个事。听没听说我们家以前有个人交胡易明?”
“胡易明?”老初皱着眉头挠着脑袋,想了半天,茫然的说:“你们姓胡的人数本就不多,应该是没有,除非我不认识的。”
“不认识的?”胡之然不明白这个不认识是因为年代久远还是其他原因。都是一个村子,村子又不大,
老初在这过了大半辈子,怎么可能没听过谁的名字。
“就是老辈的人,谁家的祖宗我可不认识,这么说吧,从我这个年龄往下,我能给立起家谱你信不信?”老初很笃定。
这倒是,这件事全村能办成的不说有二十个,五六个这样百晓生是有的。上了岁数的,大多都认识所有人。
“姓胡?”
老初还在琢磨着,慢吞吞的嚼着东西,歪着嘴挠头:“不对啊,我连你家老祖宗都知道,应该没有胡易明这个人。”
“靠山村第一家姓胡的是谁?”胡之然换个方式问。整个靠山村只有一家姓胡的,这里的一家说的是同宗同源。
“这可了不得。”老初一下子找到话题,眼睛都亮了,把嘴里的东西咽下去,筷子忘桌上一拍,胡之然感觉就像天桥下面说书的那样。
老初说:“村里这么多姓,我连老初家都不知道祖
宗叫什么,你们胡家我却知道。”
胡之然呵呵一笑:“你这是不是有点…”
老初说:“这事还真有段故事。”
老初说的胡家的祖宗名叫胡天成,大气磅礴的名字。
别看靠山村现在穷,想当初也是出了几个地主的,当然了,那些地主的房子早些年全都拆了,不得不说全是败家子。
胡天成是一个游方郎中,也是一个读书人。走到靠山村给村里的被一个王姓地主看上了。招到家里做了私塾先生。
古代读书人都多少学一些医学知识,这个胡之然也听说过。就像甲骨文之父王懿荣,当初发现甲骨文的时候就是给母亲抓药煎服,验证药品质量才看到一味名叫龙骨的东西上有文字的。(扯得有些远,甲骨文发现过程还挺传奇)
下面的故事胡之然听了就有些狗血了。胡天成这个人长相不错,用现在的话说属于老嫩肉,多少岁到了
靠山村说不清楚,但模样是没得挑。
姓王的这个地主染上了烟瘾(那种烟,你懂的),几年功夫家财差不多败光,到最后自己死的时候也没剩下多少。
不过他死的挺是时候,这时候胡天成与王姓地主的小妾已经把肚子搞大了。
说到这个点上,老初眉开眼笑,接着告诉胡之然,这个胡天成绝不是简单人物,因为他不止把一个小妾办了,另一个小妾也没放过,甚至王地主的正牌老婆都没放过。
胡之然没忍住笑:“这算不算一锅端了,不是抢别人饭碗,做饭的锅一起接手了。”
老初说:“所以说,你们胡家一直都分为两派。”
这个胡之然倒是知道,却不知原因。胡姓在靠山村氛围左支右支,虽然都是同姓也是一家,但相比之间略感生分。
胡之然一直都很好奇这个现象,似乎老初知道什么当年的秘辛。胡之然问:“分成两支与这个有关系?
”
“当然有了。”老初说这,顺手去摸烟。
胡之然赶紧拿出自己兜里的好烟,还主动给老初点上一支。
老初受宠若惊似的,赶紧接过去,砸吧两口才说:“我听老人说,你们这一支是胡天成的后人。而那边那一支,其实他们姓王。”
胡之然顿时明白了,哦了一声表示感叹。这他么的老婆小妾照单全收,他么的连孩子也没嫌弃。
也就是说靠山村的胡姓人,一个是亲孙子,另一个则是跟着后爹改姓的。
故事虽然让老初说的绘声绘色,但胡之然却只是一听了事。非常失望的是胡家的祖宗在老初嘴里竟然是胡天成。
可问题来了,胡之然在邓云秋面前提过,邓云秋对这个名字也没表示异议。胡易明这个名字是李芷晴告诉自己的,胡之然在江南胡家的家主面前也说过这个名字,哦不对,而是对方先说的,没道理所有人都串
通好了改一个名字吧?
胡之然问老初:“我家的祖宗真的叫胡天成?”
“那还能有假?”老初的权威似乎受到威胁一样,歪着脖子:“你出去随便打听,上了年纪的老人应该都知道。”
胡之然点点头,这个事理论也没什么意义。
老初却已有问津,开始举例说明。
老初说:“为什么村里的老人都知道胡家的事,那是因为你们胡家在村里是有大功德的。”
“大功德?”胡之然绝对不敢信。
不管胡易明还是胡天成,听听他们的故事,是好人?一个骗人古玩,另一个则鸠占鹊巢,老婆孩子全收了。谁能说他们是好人,还大功德,功德从哪来?
老初说:“你还别不信。”用下巴指了指外面:“还记得村口的那个老小学吗?”
胡之然真记得,自己还在哪上几天。当时胡启文可是说,想当初这个房子算胡家的。
“以前那是私塾。”老初说:“第一个到那教书的
就是胡天成。”
胡之然恍然,原来是这么回事啊。
初小光早就听的厌烦了,插嘴说:“那有没有个学生早课桌的课桌的角上刻一个早字?”
老初哪知道这是什么梗,摆摆手:“那时候都是自己家的桌子,拆了烧火也没人管。”
胡之然眯起眼睛,问老初:“初叔叔,问你个事。咋我不知道我家祖宗埋在什么地方?你说别人家,有个什么传承一年一节的还祭祖,怎么咱这没这规矩?”
“你还别说。”老初挠着脑袋:“我听老人说,胡天成绝对可以立生祠的人,也是啊,后来怎么没人去纪念他?”
“这还不简单?”初小光说:“老话说人走茶凉。死都死了,没好处的事谁还惦记他呀。”
这话说的现实。胡之然也只能跟着笑。
假如,胡之然是设想,胡易明就是胡天成,会埋在什么地方呢?那么现在迁坟的事闹得沸沸扬扬,会不
会是有人惦记上胡易明的坟。
这很有可能,胡之然暗暗发笑,把整座山都包下来,大张旗鼓的掘地三尺,这方法是不是有点太笨了。一旦胡易明没在这座小山上咋办?不过这也是一个极为有效的办法,如果胡易明的东西就埋在这座山上,找到还不是迟早的事?
想到这,胡之然又想到,难怪迁坟的时候是要登记姓名,还要问周围都有什么坟。
虽然胡易明是外来户,但手里有那么多宝贝,丧葬应该不会太简陋吧,当时的坟头也应该比较风光才对,没准还有地上建筑。
所以,边迁坟边打听也更容易找到,胡之然想到这,差不多断定,对方就是冲着胡易明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