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 > 精品文学 > 岁岁春欢 > 第143章

第143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进来。”
    是长公主亲自发的声。
    福顺公公迈着步子匆匆而来,给殿中三位主子皆行了礼,这才面向长公主,恭声道:
    “长公主殿下,圣上有旨,特命奴才恭请殿下移步御书房,与帝师共商要事,还望殿下即刻随奴才前往。”
    福顺说这句话的时候,弓腰弯背,可说到“帝师”二字时,目光却极快地扫了容太妃一眼。
    可容太妃神色平静,只是目含关切地望着长公主。
    福顺看到此处,反而轻舒了一口气,却也不敢泄露心绪,急忙垂了眉眼。
    今儿午后,崔尚书忽然递折子面圣,随即语出惊人,连圣上都变了色。
    这会儿蔺老在御书房已经有一会儿了,他守在殿外,什么也没听着,只是没过多久,殿内便传来旨意,要他来请长公主。
    “母妃,孩儿去去就来。”
    长公主冲容太妃点了头,便与福顺公公离开了慈宁宫。
    走在宫道上,福顺公公心里头直打鼓。
    若长公主问起,他是否要......透露一些呢?
    要是果真如崔尚书所言,那长公主可是从一开始就站在皇孙殿下那边了,连当初安宁郡主择江浔为婿都是长公主与帝师做的局。
    这可是圣上万万不能容忍的。
    福顺公公忐忑了一路,然而长公主却半个字也没问起。
    眼看御书房已映入眼帘,福顺公公咂摸良久,忽而加快脚步离长公主近了些,轻而又轻地说道:
    “崔公言旧事,圣上问亲事。”
    长公主眼帘蓦地一掀,瞥了眼早已看不出任何异样的福顺公公,心头惊异不休。
    可转瞬间,她已敛下眼底所有情绪,连应声都不曾,仿佛根本没有听到福顺的声音。
    话一出口,福顺心中其实也是后怕的。
    他对圣上的忠心毋庸置疑,只是如今涉及储君之争,当年太子殿下又实在宽厚仁德,叫他也难免......厚此薄彼。
    他原还担心长公主会露出异样,如今瞧来,实在是他多虑了。
    要知长公主可是从越国“荣归故里”的传奇女子。
    到了御书房,福顺扬声:“圣上,长公主殿下已至。”
    “进来。”
    盛帝的声音沉沉响起,福顺当即上前开了殿门,跟着长公主一同入内。
    长公主屈膝行礼,一抬头,只见盛帝坐于案后,蔺老立于一旁,二人脸上皆瞧不出半点东西。
    蔺老上前两步,朝长公主行了一礼,连头都不曾抬一下,更别说对视或者互通有无了。
    盛帝将二人的表现看在眼里,垂眸瞥了福顺一眼。
    福顺会意,圣上问的是容太妃的反应,于是轻轻摇了摇头,而后走到玉案旁侍立。
    盛帝眸色深深,看向殿中的长公主,“皇妹,朕今日听说了一桩旧闻,为免冒犯了太妃,特请皇妹来替朕解惑。”
    长公主闻言不由面露困惑,“不知皇兄所言,是何旧闻?”
    盛帝淡声道:“听闻太妃与朕的老师是故旧,二人曾有议亲之缘,当年皇妹自请和亲赵国,是帝师的意思?”
    长公主闻言,微微瞪圆了眼睛,不可思议地看向一旁的蔺老。
    “这......这......”
    “皇兄,母妃从未与臣妹提过此事。”
    长公主说着,连连看了蔺老好几眼,震惊的模样不似作伪。
    盛帝眉头微微一拧,这个回答实则也在他意料之中。
    方才他问过帝师,帝师也大大方方承认了。
    他与容太妃当年到底没成,而后又身份悬殊,帝师自然就将此事彻底埋在了心里,这是常理。
    而此事于女子而言,敏感又难以启齿,想必世上也没有几个母亲会旧事重提,亲口告诉自已的儿女。
    故而皇妹不知情,也合乎情理。
    盛帝正这般想着,长公主这时候也缓过神来了,当即冲盛帝摇了头。
    “皇兄,当年旧事臣妹实在不知,但若皇兄问起和亲一事,臣妹也不敢隐瞒。”
    “哦?”
    盛帝当即朝蔺老看了一眼,却听长公主叹了口气,屈膝请罪道:
    “皇兄,臣妹实在不似皇兄与盛朝子民说的那般无私与大义,当年主动提出和亲,实乃——无奈之举。”
    “如今敬太妃仍在后宫,皇兄可以去问问,当年敬太妃对臣妹的母妃如何相逼。”
    “臣妹是为了保全母妃,这才咬牙一搏,在父皇面前“先斩后奏”自请和亲,母妃得知消息之时,抱着臣妹哭得肝肠寸断,但一切已成定局。”
    “今日皇兄问起,臣妹再不敢有所隐瞒,但若说其中牵扯上帝师,实在是无稽之谈。”
    长公主说完后,迟迟不曾起身。
    片刻,一道拉力自胳膊处传来,长公主一抬头,便见是盛帝亲自来扶她。
    长公主只觉受宠若惊,急忙站直了,还未及开口,便听盛帝冷不丁问道:
    “那往事不提,皇兄便再问一句,皇妹此番归京为宁儿择婿,宴上宁儿一口认定了江浔。”
    “这可是皇妹的主意?还是说,是皇妹......与帝师的主意?”
    说这话的时候,盛帝微微加重了手上的力道。
    这个问题来得猝不及防,长公主毫无防备之下面色微变,被盛帝瞧了个正着。
    盛帝微微挑眉,抬眸扫了眼蔺老,眸中闪过一抹厉色,又看向长公主,追问道:
    “皇妹,是与不是?”
    长公主面色微微发白,知晓是瞒不过去了,在盛帝冷厉的注视下缓缓点了头。
    盛帝后退一步,心头怒火瞬间腾起,眉宇一沉就要发作,却见长公主在此时又摇了头。
    第176章 早有偏私向背
    “皇兄,宁儿择中江浔一事,确是臣妹一手策划。”
    长公主幽幽开口,当场便承认了,可身为母亲,她第一时间却是为拓拔宁辩白。
    “皇兄,宁儿是个孝顺孩子,她是不忍叫臣妹失望,这才勉强应允,绝不是有意欺瞒皇兄。”
    “臣妹恳请皇兄不要怪罪宁儿。”
    长公主说着,再次屈膝。
    她如今是越国可敦,身份尊贵,在盛帝面前实在不必如此小心翼翼。
    但她回转越国后,容太妃与拓拔宁却依旧留在盛国,长公主也是因此才这般瞻前顾后,投鼠忌器。
    盛帝眉头一拧,此刻已心有不耐。
    宁儿的性情他是了解的,若没有皇妹授意,自不可能拿自已的终身大事开玩笑。
    “宁儿天真烂漫,朕当然没有怪她的道理。”
    长公主听到这话,微呼出一口气,似是安心了,这才继续坦言道:
    “臣妹不知皇兄今日为何屡屡提及帝师。”
    “臣妹确实久仰帝师之名,亦心怀敬重,然臣妹与帝师不过是在宴会之上有过寥寥数面,甚至称不上相识。”
    “至于臣妹为何要如此授意宁儿.......”
    长公主顿了顿,再抬头时,面露哀戚之色。
    “皇兄,臣妹和亲越国二十余载,日夜苦思故土——”
    盛帝以为长公主又要以情相挟,当即不耐拂袖,正要出言打断,却忽而浑身一僵。
    只听得长公主语含悲切,颤声道:“稷儿十岁那年,便开始为皇兄代笔,与臣妹互通家书。”
    “没有场面话,没有敷衍,稷儿代臣妹看过母妃,览过京城的风光,踏过京外的山水,字字句句出自肺腑,叫臣妹读来仿佛身临其境。”
    “十年啊......”
    “皇兄不知举目皆异的离乡之苦,熟悉的殿宇、亲人的笑脸都模糊了,每每夜深人静,如影随形的孤独和思念就会像潮水般一波波地涌来。”
    “乡音乡貌都成了遥不可及,那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离乡之苦,唯有稷儿的书信聊以慰藉。”
    “皇兄,您可知稷儿在臣妹心中的分量?这些书信承载的不仅是臣妹对故土的思念,还有臣妹对稷儿视如已出的疼爱。”
    “三年前远在越国,收到告丧的那一刻,臣妹痛彻心扉,犹丧亲子。”
    “苦的是山山水水,远隔千里,臣妹竟连见稷儿最后一面都不能。”
    话至此处,长公主已泪如雨下,悲痛到摇摇欲坠。
    福顺瞧到此处,急忙上前来扶,一抬头,却见盛帝神情恍惚,眼眶已湿。
    长公主摇了摇头,推开福顺,泣声道:“既开了这个话匣子,臣妹也无畏无惧了。”
    “皇兄,为何啊!稷儿才及弱冠,他还那般年轻,皇兄怎的没把他照顾好!”
    “这天底下的良医尽在宫中,为何偏偏就留稷儿不住呢!”
    长公主确实是豁出去了,她倾身向前,悲痛之下竟扯住了盛帝的宽袖,吓得福顺大惊失色,急忙低呼:
    “殿下,不可啊!”
    蔺老此时也快步上前,急忙来扶盛帝。
    可盛帝神色怔怔,竟任由长公主将他扯得脚下踉跄。
    许是殿中动静太大,守候在外的温成业听得声响,扬声敬问: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