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 > 精品文学 > 女配以身入局,疯批世子步步沉沦 > 第93章

第93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消息传进来的时候,姜窈正坐在铜镜前,任由夏蝉替她梳头。
    铜镜里映出她半阖的眸子,眼尾微微泛着倦意,显然还未完全清醒。
    往返静安寺路远,她今日起了个大早。
    春兰将鎏金汤婆子塞进她手里,小声道,“如今这朝中怕是没人能治的了摄政王了。”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姜窈懒懒地打了一个哈欠,“站的越高,摔得越狠。”
    她脑袋上斜插的珍珠步摇随她打哈欠的动作轻晃,像枝头将坠未坠的露珠。
    姜窈瞅着时辰差不多了,起身就要往外走。
    “小姐仔细冻着,”春兰替她拢了拢衣襟,“今日小姐要披哪件斗篷?”
    姜窈低头,看了眼自己身上的绯色缠枝纹袄裙。
    “那件吧。”她抬手指了一件杏色绣梅枝的夹棉斗篷,那件内里与她身上的袄裙同色。
    初冬的晨雾还未散尽,姜窈拢了拢杏色斗篷的领口,狐毛蹭在脸颊边,带着微微的痒意。
    “小姐可真好看。”春兰捧着暖炉跟在后头,忍不住轻声叹道。
    晨光穿过薄雾,为姜窈的侧脸镀上一层柔光,领口的雪狐毛衬得她小脸莹白,杏色斗篷下隐约可见绣着缠枝纹的绯色裙裾。
    姜窈正欲答话,就瞧见了府门外立着的那道颀长身影。
    正巧谢余年的大氅被风掀起一角,露出内里与她如出一辙的绯色衣缘。
    头上珍珠步摇蓦地一颤,姜窈低头看着自己袖口露出的一截绯色。
    这么巧?
    姜窈耳尖顿时烧了起来,慌忙低头去理自己袖口,试图将其往里面掖。
    谢余年眉梢沾着晨雾,“藏什么呢?”
    “没什么,”姜窈摇摇头,“我们走吧。”
    虽然还未下雪,但这天却已经实实在在的冷了下来,原以为这种天气出门的人不会很多,但静安寺的香客却不少。
    树上的银杏叶已落尽,枝桠在青灰天色中勾勒出疏朗的线条。
    谢余年虚护在姜窈身侧,陪着她前去正殿上香。
    寺内古柏森森,铜香炉里插满了线香,青烟袅袅,缠绕着初冬微冷的空气。
    姜窈跪在蒲团上,三炷线香在她指间明明灭灭,香灰积了长长一截,却迟迟未落下。
    她望着面前的金身佛像,低垂的眉目慈悲而遥远,仿佛在凝视众生,又仿佛什么都不曾看进眼里。
    她该求些什么呢?
    她已不是看客,早已深陷其中。
    身侧的蒲团微微下陷,姜窈偏头看过去,谢余年并未跪拜,只是撩袍坐在了她旁边。
    他向来不信神佛,却愿意陪她来这静安寺上香。
    玄色大氅衣摆与她杏色斗篷垂落在一处,像像墨色画里偶然洇开的一抹淡彩。
    “香都快燃完了,”谢余年侧眸看她,嗓音低缓,“还没许完愿?”
    姜窈垂眼,轻轻摇头。
    谢余年目光落在她微蹙的眉间,忽然伸手,接过她指间的线香,替她插入香炉。
    “不知求什么,”他声音不大,却莫名让人安心,“便求平安顺遂,岁岁无忧。”
    姜窈怔了怔,抬眸看他。
    香炉里青烟缭绕,晕散了谢余年眉宇间的锐利。
    或许,她想要的并不是一种答案。
    而是......在这陌生又熟悉的世界,有人能一直陪他走下去。
    她突然想起曾经看到过的一句话。
    “玉门关外有长生天,可我只想要岁岁年年。”
    姜窈心中的郁结散了不少。
    她从蒲团上站起身,“走吧。”
    谢余年随之站起,自然而然地落后半步,恰好将她与往来香客隔开。
    刚走到殿门口时,却被一个灰袍小僧拦住了去路。
    他双手合十,眉眼间透着几分慧黠,“施主留步,我们静安寺的签文最是灵验,可要试上一试?”
    第130章 全拿来
    姜窈脚步猛然一顿,心头警铃大作。
    这算什么?
    强制触发剧情了?
    她下意识攥紧了袖口,该不会这静安寺真的有点什么东西吧?
    姜窈喉头发紧,从袖中取出二两银子放入了功德箱。
    一旁的谢余年看着姜窈将银两投入功德箱的动作,眉梢微微一动,倒也没开口阻拦。
    连这个也信?
    倒是那小僧眼睛一亮,忙不迭递上签筒,“女施主请。”
    “......”
    姜窈不知谢余年心里在想什么,只是安慰自己。
    来都来了。
    她又不是魂穿,是实实在在在这具身体里长大的。
    早该和这个世界融为一体了,还怕什么神佛显灵?
    姜窈看了那小僧一眼,伸手接过了签筒。
    她轻轻摇了摇,签筒里面竹签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
    “就当图个乐子。”姜窈小声嘀咕着,手腕一抖。
    一支朱漆竹签&quot;啪嗒&quot;落在青石地上。
    小僧殷勤地弯腰将其拾起,眯着眼念道,“浮云散尽月华明,旧燕归巢认故楹。”
    &quot;奇怪,我怎么不记得有这支签?&quot;小僧的声音像是有些疑惑。
    姜窈心头猛地一跳,这是不是在暗示她“归巢认旧”?
    难道这真能看穿她这个异世之魂?
    “你解不了?”谢余年挑眉,看向那小僧。
    “嘿嘿,”小僧腼腆一笑,“我确实有些看不懂,女施主不妨去后禅房找我师傅吧,叫他老人家给您解一下。”
    谢余年闻言嗤笑一声,修长的手指在半空中点了点,“你当我们两个很好骗?”
    这是掏了二两银子还不够,还得去后头再捐一笔。
    小僧被谢余年的目光刺得一缩,连忙摆手,“施主误会了!小僧绝无此意。”
    姜窈轻轻拽了拽谢余年的袖子。
    “算了,”姜窈低声道,“我去一趟吧。”
    她想去看看,这小僧口中的“师傅”,是不是真的知道些什么。
    谢余年拧眉,“你想去?”
    “来都来了,”姜窈点头,“你先去后院转转吧,我一会出来去后院寻你。”
    谢余年点头,“那我去后院等你。”
    姜窈跟着小僧穿过曲折的回廊,越往里走,香火气越淡。
    “施主请。”小僧在一间青瓦白墙的禅房前停步,双手合十行礼。
    禅房的门半掩着,隐约可见里面的情景。
    姜窈深吸一口气,指尖刚触到门扉,就听见里面传来一道声音,“进来吧。”
    屋内陈设简单,一位白眉老僧正坐在蒲团上煮茶。
    “坐。”老僧头也不抬,枯瘦的手指点了点对面的蒲团。
    茶壶嘴冒出袅袅白气。
    姜窈将朱漆竹签双手递过去,轻声道,“师傅,劳烦帮我解一下这个签文吧。”
    老僧这才抬起头,露出一双浑浊却精明的眼睛。
    他接过竹签,眯着眼看了半晌,突然“啧”了一声,“这什么玩意?”
    姜窈一愣。
    “现在的签文写得越来越不像话了!什么‘浮云散尽月华明’,这不废话吗?云散了月亮当然亮!”只见老僧把竹签往矮几上一拍,吹胡子瞪眼,“还有这‘旧燕归巢认故楹’,燕子不认家门难道还能认茅房?”
    “......”
    姜窈准备好的满腹疑问顿时卡在喉咙里。
    这跟她想象的能看破天机的世外高人形象相差也太远了!
    “说吧,我那徒弟收了你们多少钱?”
    “二两银子。”姜窈老实回答。
    “什么?!”老僧猛地拍案而起,茶壶盖都被震得跳了一下,“怪不得把你框我这了,平时收别人都是五钱银子。”
    他看了一眼桌上,一把抓过茶壶,给姜窈倒了杯茶,“喝吧,就当你买了这杯茶。”
    姜窈捧着茶盏的手一抖,茶水差点洒出来。
    这什么茶?
    敢卖二两银子?
    她低头一看,只见茶汤澄澈透亮,不似寻常茶叶,倒带着一丝清冽的梅香。
    “这是......”
    “后院老梅树上结的雪芽。”老僧得意地捋着胡子。
    “......”
    听着不像是值二两银子的样子。
    姜窈放下茶盏,起身微微一礼,“多谢师傅的茶,我还有事,先告辞了。”
    那二两银子就当是捐了香火钱吧。
    老僧也不挽留,只是笑呵呵地摆手,“去吧去吧,后院的白梅开得正好,年轻人该多去看看。”
    待姜窈踏出禅房,老僧才慢慢收起笑容,他低叹一声,将茶盏倒扣在案上。
    “这次,你们还是相遇了啊......”
    ......
    姜窈沿着青石小径走到后院,远远就看见谢余年正站在一棵古树下。
    日光透过稀疏的枝桠,在他玄色大氅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那是一棵挂满红绳的姻缘树,枝头系着的无数绸带在风中轻轻摇曳。
    很唯美的画面。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