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 > 精品文学 > 八零胡同小饭馆 > 第174章

第174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南城针织总厂的牌子就立在上头,不少老总都一副兴致勃勃的样子。
    “这不就是陈生合作的那家厂子嘛!”
    陈启邦在内地赚了不少钱,不然四海通也不会做到今天这么大。
    他们是真的好奇这南城针织总厂到底有什么本领,竟然能供得上海外那么多国家的外贸生意。
    那可都是钱!
    陈启邦含笑不语,“哎呀,你们进去就知道啦。”
    吴书记落在最后,不着痕迹地看了一眼针织胡同的方向。
    第80章 双更合一
    和吴书记的有条不紊比起来, 纪厂长纪盛华的处境就要狼狈许多了。
    最近连连不顺,家里那个黄脸婆又到处找什么风水先生帮他算命,说他最近时运不顺,要多积阴德。
    积屁德!纪盛华和她大吵一架, 摔门出去和狐朋狗友喝酒聚乐。
    港商代表团今天到访的电话, 就是在这种时候, 辗转一路从厂长办公室、纪家,最终打到了饭店。
    纪盛华在电话里嗯嗯啊啊地敷衍, 睡到半夜口渴醒来, 这才忽然想起今天还有这么重要的事情。
    再后悔不该买醉已经来不及了,只能套上西服,清早就往厂子里赶, 又是安排人接待, 又是准备各种礼物给代表团示好。
    纪盛华带着人列队等候,骆市长和港商代表团在吴书记的引路下走进厂区大门。
    纪盛华眼睛一亮, 赶紧堆上一副讨好的笑脸迎了上去——
    “骆市长——”
    纪盛华的眼睛睁大了,不可置信地看着骆京明身边作陪的男人。
    后面的话全部卡在了喉咙里。
    吴书记——不,吴建国, 他怎么会在这!
    纪盛华心中震惊不已, 再往旁边一看, 市长平时带的那个秘书也不在。
    竟然是吴建国站在市长旁边,充当起了临时秘书的工作。
    纪盛华心里暗暗不妙,脸上笑容却越发热情:“骆市长, 各位贵宾, 欢迎莅临针织总厂视察!”
    他笑得谄媚,甚至还微微弯下了腰。
    在他自己眼里,这副做派可谓是恭敬至极, 却不知咫尺之遥的对面,骆京明皱起了眉头。
    这纪盛华怎么回事。
    明明提前通知过他今天有贵客要来,他却脸色苍白,顶着黑眼圈,眼睛里还泛着红血丝,一副喝醉了没睡醒的样子。
    成何体统,骆京明暗自摇头,想着今天情况特殊,还是按捺下来,但却没了和港商们介绍他的兴致。
    其实纪盛华一早上不知道用冷水洗了多少次脸,就是为了让自己精神一点。
    可挤走吴书记之后,他在厂子里养尊处优吆五喝六惯了,脸上多了不少赘肉,配上宿醉之后那副憔悴的样子,第一印象就很难好起来。
    骆京明再看一眼身边温文儒雅的吴建国。
    其实这次来视察,他原本要带的是自己秘书,却无意中得知,这次港城代表团的领头人陈启邦和吴建国交情不错。
    他权衡之后,这才选择带了吴建国,尽管对方如今已经是纺织局的人,但订单是吴建国签的,说不定能博得一些好感。
    骆京明在车里看见吴建国和陈启邦含笑闲聊,就知道这一步棋没错。
    吴建国温和地接过话头,主动介绍起来:“各位代表,这是南城针织总厂的新厂长,纪厂长。纪厂长,今天要麻烦你了。”
    他说话有条不紊,考虑到大部分港商都没怎么来过内地,咬字格外清晰。
    和纪盛华产生了鲜明对比。
    骆京明眉头微微松开,暗暗颔首,其他港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大家都是千年的老狐狸了,这点聊斋不会看不懂。
    看似是帮纪盛华解围,可字里行间,仿佛并不觉得这个人有什么要紧。
    这是在演哪出?
    陈启邦感受到众人目光,指了指吴建国:“别看我,我又不懂这些,都是和吴书记打交道啦!”
    他是代表团的领队,地位自然也最高,他一发话,其他人顿时懂了。
    哦,原来只是个挂名厂长……那就不用重视了。
    老总们点点头,一个个笑呵呵的,嘴巴上说着“你好”“荣幸”,目光却从纪盛华身上收了回来。
    纪盛华心里憋着火气,当着骆市长的面儿,他却不敢骂姓吴的心思深沉。
    只能憋着气儿,一脸笑容:“没有,没有,各位代表能来针织总厂,是我们厂子的荣幸,各位里面请——”
    纪盛华当然也不会什么都没准备。
    他的想法很简单,和平时自己讨好纺织局那些领导一样,先把众人带到会议室里坐一会儿,把礼物奉上,再安排一桌宴席,酒过三巡,那什么话都好说。
    可这群港商代表团可不是来和他搞商务那套的,陈启邦笑着挥挥手:“平时在办公室坐得够久啦,难得有机会,先去看看车间?”
    他和纪盛华不熟悉,这话问的是吴建国,吴建国先是询问地看向骆京明,在后者颔首后,他才点头。
    “没问题,咱们总厂的产品线和样品肯定已经准备好了,不会让各位失望。”
    纪盛华张了张嘴,还想说什么,但骆京明一个眼神扫过来,他只能闭嘴,小跑两步过去引路。
    还好,他还有准备,参观路线是他特意设计过的,绝对不会经过那些可能暴露问题的区域。
    针织总厂的生产车间还是规模很大的,或者说,很能撑得起这个西南纺织王的名头。
    宽敞的车间布局,轰轰作响的设备机器,还有不断走动工作的纺织工人,欣欣向荣的一幕令代表团的众人都颇为满意地点点头。
    纪盛华赶紧抓住机会秀存在感,他当上厂长,最沾沾自喜的就是大刀阔斧地租赁了许多进口设备。
    尽管心里惦记着那一万件次品,但是次品如今都堆积在仓库深处,一般员工都进不去,样品间也没放,纪盛华不觉得会出什么问题。
    至于设备,今天早上他才安排设备维修科的重新检查了一次,只要不现场出事故,那都很好掩饰过去。
    他的如意算盘打得很好,进口和本土的设备放眼过去像是机械丛林一样井然有序,天然就让人对总厂的技术能力有了正面印象。
    当然,这些老狐狸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虽然一个个笑容满面的,看上去都对总厂很满意,但抛出来的问题却一个接一个。
    “纪厂长,你们成品的合格率是多少,生产线和产能呢?”
    “你们在工艺上有没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纱线的强度,织物的平整度和色牢度是怎么确保的呢,怎么控制次品?”
    实话说,这些问题纪盛华不是真的回答不出来,毕竟他再怎么也是针织总厂的厂长。
    但他还真不是什么都记得清清楚楚,昨晚本来就喝醉了酒,一晚上都没睡好,加上心里有鬼,回答难免就没那么缜密。
    “这个,我们厂的合格率……”
    纪盛华有心放慢速度,可这群港商老油条可不会给他慢慢思考的机会。
    回答完这个问题,那个问题马上就接上。
    一开始,众人还津津有味,想听听看这总厂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
    可纪盛华语气闪烁,有时候回答不上来,偏偏不肯实话实说,硬要拗一些“我们一直致力于”,“我们进行了多方努力”这些套话。
    港商们脸上表情就有些微妙,他们是来考察技术的,总厂就这个水平?
    “纪厂长操心生产,可能有些记不清了,作为曾经总厂的一份子,我来为各位代表解惑。”
    关键时刻,吴建国主动把问题揽了过来,感受到纪盛华带着愤恨的目光,他心里一片平静。
    纪盛华把他赶出总厂,独揽大权,吴建国愤怒无奈,却还有一线希望,至少总厂在纺织局的扶持下还在发展。
    真正让他失望的是,纪盛华根本就是个扶不上墙的阿斗,哪怕当了厂里的一把手,可满肚子还是勾心斗角,真到了眼下这种场面,一点事儿也撑不起来。
    他忍不住又想起昨夜那通电话。
    是啊,他可以离开,可总厂要怎么办?
    姓纪的压根不能把总厂发展好,他有什么必要忍让下去,总厂是他的全部,姓纪的可以拍拍屁股走了,厂子要怎么办?
    论拍马屁,吴建国不见得是纪盛华的对手。
    但对针织总厂的了解和热情,十个纪盛华也比不上他。
    吴建国笑容亲切,仿佛又回到了当初执掌针织总厂,当吴书记的时候。
    即使已经离开针织总厂一段时间,但吴建国对总厂的关注从来就没少过,说起厂里的情况,他头头是道,甚至一点不需要思考。
    设备、流水线、工人,无论是哪方面,他都如数家珍。
    甚至有时候港商这边还没想到的方面,他就先为众人介绍了!
    “各位代表可能不太了解,我这么说个数字吧,总厂现在主要的生产车间有十个,生产厂房有三十七栋,针织、染整、缝纫设备这些差不多有一千二百多台……”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