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 > 穿越架空 > 帝师攻略 > 第363章

第363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苏珏还想说些什么,招财却突然跃上鼓车,利爪撕扯着&quot;李&quot;字帅旗。
    北风卷着帅旗掠过苏珏眼前,露出背面的斑驳血字——正是燕文纯绝笔诗中的&quot;宁覆金瓯碎,不教胡马归&quot;。
    这一刻,苏珏彻底清醒,他改变不了李家父子的心意,他也改变不了历史。
    这样的铮铮铁骨,注定走向悲壮。
    接下来的半个时辰,苏珏都是浑浑噩噩,直到未时的饯行酒泼湿了《六军阵图》,他才有所清醒。
    苏珏跟着众将士摔碎青玉盏,却俯身拾起瓷片,锋利的瓷片扎进掌心,元音的疼痛让苏珏恍然如隔世再生。
    李明月按住他渗血的手:&quot;苏先生,不要这样……&quot;
    “为什么……”
    苏珏一脸的茫然苍白,整个人犹如一尊易碎的瓷白的上品瓷器。
    李明月一时回答不了他,只能沉默。
    饯行酒喝过,玄甲军开拔的号角震落檐角冰凌。
    “苏先生,冀州就交给你与明月了!”
    言罢,李元胜最后望了眼冀州城楼,那里有他亲手栽的白梅林。
    而当五万铁骑踏碎护城河的薄冰时,苏珏看见招财的金瞳里映着天穹裂开般的白虹贯日。
    五更天的雪终是掩埋了玄甲军的蹄印。
    苏珏急切的奔上城楼,看玄甲军的火把长龙渐渐没入潼关道迷雾。
    李明月解下玉佩系在他腕间:&quot;苏先生,我们回去吧。&quot;
    “好……”
    苏珏的声音好似从喉咙里挤出来一样,低沉沙哑,就连转身的脚步也有些踉跄。
    见此,李明月伸手扶住了他。
    然而,不知哪里传来凄厉的嚎叫,城下流民队伍里有个孩童在唱:&quot;青龙折角兮白虎哀,玄甲覆雪兮无人归。&quot;
    闻此童谣,苏珏蓦然攥紧了玉佩,琅琊纹的棱角刺破掌心,血滴在雪地上竟是如此的刺眼
    雪粒扑在苏珏睫毛上,他望着消失在夜色中的玄甲军,突然想起招财对他他说的话:&quot;历史修正力会吞噬所有悖逆者,除非……”
    除非,除非有人愿成为悖逆本身。
    第231章 历史回旋(四)
    三日后, 第一缕晨光照亮白梅林,八百里加急的蹄声惊起寒鸦一片。
    自从那日玄甲军开拔,苏珏便一直在白梅林中苦等, 此时他接过战报,上面的文字触目惊心。
    ——鲜卑连破边境十五城,鲜卑骑兵用抓来的流民去填护城河。
    放下战报, 苏珏深吸一口气, 眼前浮现出百姓流离失所的景象。
    “看来, 计划要提前了。”
    言罢, 苏珏又拿起另一封战报。
    残雪压枝,白梅林里飘着细碎的雪霰。
    苏珏握着火漆封口的战报,指尖被北风刮得发青。
    信纸在案头铺开时, 几片梅瓣落在&quot;鲜卑新封的左贤王可频顿珠绕道阴山&quot;的字迹上, 红印未干的墨迹洇出暗色。
    &quot;十三!&quot;
    楚越的靴声踏碎了梅枝积雪。玄色大氅挟着冷风卷进亭中,露出身后裹着狐裘的少年。
    李安甫发间沾着雪粒子,鼻尖通红,偏要梗着脖子作出一副凛然模样。他腰间佩剑镶着青玉螭纹, 是去年生辰时李书珩亲手系上的。
    &quot;世子说要往嘉峪关送冬衣。&quot;楚越解下佩刀搁在石案,刀鞘磕在砚台边沿, 溅起几点墨星, &quot;我在西城门截住马车时, 箱笼里还藏着半匣火药。&quot;
    苏珏垂眸将战报折成方胜。
    纸角擦过案上白梅, 花瓣簌簌落在世子绣着银线的靴尖。&quot;王爷临行前说过, 世子若能将《武经总要》倒背如流, 便可入军中历练。&quot;
    &quot;先生, 父亲此去惊险万分!&quot;
    少年突然拔高的嗓音惊起寒鸦, 扑棱棱撞落枝头积雪。
    他攥着狐裘领口的指尖发白, &quot;你们都说鲜卑人是秋后蚂蚱,可方才那战报……先生看信时眉头皱了三回!&quot;
    梅香陡然一滞。
    楚越按在刀柄上的手背青筋暴起,却被苏珏一个眼神止住。亭外雪光映着青衫文士的侧脸,他起身时广袖拂过石案,带起一阵裹着墨香的冷风。
    &quot;铮——&quot;
    剑鸣惊破雪夜。李安甫仓皇后退半步,却见苏珏抽出了他腰间佩剑。寒光劈开簌簌落梅,剑锋堪堪停在世子鬓边,挑断一缕被霜雪黏住的发丝。
    &quot;王爷教过世子用剑吗?&quot;
    少年喉结滚动,盯着横在眼前的剑刃:&quot;父亲说……剑不出鞘时最利。&quot;
    &quot;所以王爷将佩剑留在王府。&quot;
    苏珏手腕微转,剑光如游龙掠过梅枝。
    碗口粗的老梅应声而断,积雪混着花瓣泼了李安甫满身。&quot;世子可知这一剑若在阵前劈出,要折多少冀州儿郎性命?&quot;
    李安甫僵立雪中。
    断枝上的白梅落进他颈间,被体温融成冰凉的水痕。
    他忽然想起父亲出征那日,玄甲映着朝阳,却在城门阴影里回头望了他一眼。那时满城柳絮如雪,此刻却是真雪落眉睫。
    &quot;鲜卑左贤王绕道阴山,今晨突袭玉门。&quot;
    苏珏归剑入鞘,金属相击的脆响惊得少年一颤,&quot;世子可知这意味着什么?&quot;
    跟随楚越而来的副将何焱突然单膝跪地:&quot;末将愿率轻骑驰援!&quot;
    &quot;此刻玉门关外飞雪连天,你带着火药能跑过漠北的寒风?&quot;
    苏珏将战报掷入炭盆,火舌倏地卷上&quot;断粮&quot;二字,&quot;王爷要我们守住的从来不是城墙。&quot;
    李安甫看着青烟袅袅升起。
    他突然意识到父亲留给他的不是冀州,而是眼前这个会在雪夜穿单衣看战报的人。
    苏先生广袖下的手腕比梅枝还清瘦,方才握剑时却稳得像父亲架在城头的弩机。
    &quot;世子,你可曾闻过将开的梅花?&quot;苏珏忽然指向亭外老梅,&quot;寒香浸骨时最烈,待真正绽开反倒淡了。&quot;
    他指尖沾了炭灰,在石案上画出蜿蜒曲线,&quot;鲜卑人想截断粮道,我们就送他们一场塞上风雪。&quot;
    副将何焱猛地抬头:&quot;大人是说……&quot;
    &quot;幽州粮仓的陈米该派用场了。&quot;
    苏珏咳嗽着拢紧青衫,袖口露出的腕骨像梅枝上未化的雪,&quot;让斥候带着粮车往阴山北麓走,车辙印要深,落雪后须得像真压了万石粮草。&quot;
    李安甫忽然蹲下身。他取下腰间螭纹玉佩按在舆图上,玉色映着未干的墨迹:&quot;用我的车驾。去年鲜卑使臣见过这辆马车,他们认得冀王府徽记。&quot;
    副将何焱的佩刀再次出鞘,这次是割断自己的一截衣袍:&quot;末将用性命担保……”
    &quot;你的命要留着收陇右十六州。&quot;
    苏珏用剑尖挑起那缕断发,轻轻放在炭盆里,&quot;传令各郡打开义仓,就说世子亲赴边境犒军。记住,流言要比马蹄快。&quot;
    梅香忽然浓烈起来。
    李安甫转头望去,发现被剑气劈断的老梅伤口处绽开了新蕊。
    苏珏将佩剑系回他腰间时,指尖拂过剑柄螭纹:&quot;王爷当年在此处刻了八个字,世子可还记得?&quot;
    李安甫按住剑鞘的手微微发抖。
    他当然记得,那日父亲握着他的手抚摸凹凸的刻痕,甲胄上的血腥气混着梅香——持重若轻,守心如玉。
    雪夜渐深时,苏珏带着李安甫登上角楼。
    远处官道火龙蜿蜒,那是副将何焱带着伪装的粮队正趁夜色出发。
    李安甫看着火光没入雪幕,忽然轻声问:&quot;先生为何不拦我?&quot;
    &quot;拦得住少年心气,拦不住北境长风。&quot;
    苏珏将暖炉塞进他手中,炉壁雕着同样的螭纹,&quot;王爷十四岁那年,也曾单骑追敌三百里。&quot;
    五更鼓响时,梅林深处传来马蹄声。
    亲兵送来新的战报,火漆上印着陇右节度使的虎头纹。
    苏珏就着风灯拆信,忽然低笑出声:&quot;左贤王果然分兵去劫粮车了。&quot;
    李安甫凑近去看,信纸却被塞进他手中。少年就着晨曦辨认字迹,看到&quot;风雪困敌三万&quot;时,一滴墨突然在纸上晕开——原是檐角化雪落在眉心。
    &quot;学会了吗?&quot;
    苏珏指着远处渐亮的天光,&quot;真正的战场不在黄沙里。&quot;他广袖迎风展开,露出腕间缠绕的旧伤疤,&quot;在人心起伏处。&quot;
    ……
    另一边,李书珩与李元胜已带兵行进了八百里。
    一路上,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
    这日傍晚时分,玄甲军于菩提城原地行军休整。
    暮色压过枯树梢,李书珩在辕门外拾到半截断箭。
    箭簇沾着干涸的褐血,倒映出远处流民蜷缩的轮廓,像干涸河床上零星的砾石。
    &quot;春汛未至,人潮先涌。&quot;
    李元胜的玄铁甲掠过他肩头,惊起三两只寒鸦。
    他解下佩剑掷在沙盘上,铜制关隘图震颤着裂开细纹,&quot;嘉峪关外三百里,流的是人血,不是黄沙。&quot;
    子夜火起。
    流民裹着破絮冲击粮车,李书珩的银枪在月光下划出半弧寒光,却挑断数根捆柴的草绳。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