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 > 穿越架空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670节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670节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这也再次给勋贵集团提了个醒。
    他们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重要,朝廷可以随时将他们替换。
    有了这个认识,勋贵们骄纵的心终于冷静了下来。
    开始思考以后如何行事。
    面对这场风波,文官集团也是五味杂陈,勋贵倒霉本来他们应该很高兴。
    可面对这么强硬的手腕,他们实在高兴起不来。
    尤其是对于那些老臣,朝廷此举不禁让他们回想起了洪武十五年的那场大案。
    数千人被处死,前后牵连人数达十余万。
    朝堂为之一空,天下官吏的缺口达到了三分之一还多。
    他们之中的很多人,就是借着那次机会,才得到晋升爬到今日的位置。
    可即便如此,也没有人感谢那场动乱。
    午夜梦回,脑海里都是那血淋淋的场景。
    这么多年过去,他们本以为这辈子不会再经历类似的事情。
    没想到……
    虽然事情发生在勋贵身上,可依然让他们感同身受。
    受震撼最大的还是年轻的官吏,以及待考的士子们。
    他们本以为,自己当了官改变了阶级,就能成为人上人,可以做一个体面人。
    还有些人则梦想着,出仕后大展拳脚,做出一番事业。
    然而,这次的事情就像是一盆冷水,兜头浇了下来。
    即便朝廷公布了勋贵们的罪行,依然无法阻止他们生出兔死狐悲之感。
    原来做了官并不是结束,而是另一段生活的开始。
    勋贵能如鸡鸭一般被宰杀,官僚也同样可以。
    做事不讲究,下一次被抄家的就是自己了。
    当然了,大家心慌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不知道自己的名字在不在名单上。
    所以那些没被抓,自己心里又有鬼的,就开始四处走门路。
    只是到了这会儿,大家都在忙着自保,谁还有心思去救别人啊。
    少数确认安全的,也不会在这个时候和老朱对着干。
    要么选择闭门谢客,要么就亲自参与进来。
    比如汤和、冯胜、蓝玉等,都是这次大清洗的操刀人。
    选择置身事外的有李善长、徐达等。
    李善长喝醉酒不小心摔破头请了病假。
    据传临安公主孝顺,亲自在病床前照料。
    但李祺却加入了这场行动,动手抓了不少人。
    徐达在刚过完年,就借口背疽复发闭门养病去了。
    不只是他,就连徐允恭都以照顾父亲为由,辞去了神机营统领一职。
    事情发生的时候,父子俩就默默的待在家里。
    徐达老神在在,似乎外界的风风雨雨都与他无关一般。
    徐允恭就有些坐立不安了,犹豫了很久之后,他才忍不住问道:
    “咱们真的什么都不做?”
    徐达反问道:“做什么?”
    徐允恭说道:“在这种关键时刻,咱们至少要站出来表达对朝廷的支持吧?”
    “韩国公虽然生病,可他也让李都尉出面,向陛下表示了忠诚。”
    “咱们什么都不做,陛下会不会不高兴?”
    徐达摇摇头,说道:“咱们家还需要做这些表面文章吗?”
    徐允恭说道:“有些事情,需要的就是一个态度。”
    徐达笑道:“你能明白这个道理,已经是一个合格的家主了。”
    “不过你是想到了其一,没有想到其二。”
    徐允恭不解的道:“什么其二?”
    徐达解释道:“其二就是妙锦,有她在宫里,咱们什么都不用做,也什么都不能做。”
    “我们做的越多,对她就越不利,这也是陛下同意你请辞的原因。”
    见徐允恭依然一脸茫然,他提醒道:“外戚。”
    外戚?
    徐允恭恍然大悟。
    是了,皇帝杀伐果断,大家虽然难受,但也不会说什么。
    但你一个皇后或者皇后的家族,要是也这样,群臣就该担忧了。
    如果徐家参与了这次针对勋贵的清除计划,群臣必然会做出针对徐妙锦的动作。
    你说是报复也好,说是防范也罢,这都是难免的。
    就算无法阻止她成为太子妃,往后也会拿放大镜盯着她。
    说白了,显眼的外戚不是好外戚。
    你作为外戚最好老老实实的,不要参与一些杂七杂八的事情。
    至于表忠心?
    外戚老老实实不犯错,就是最大的忠诚。
    -----------------
    就在锦衣卫和禁军展开行动的时候,朱标在一次早朝拿出了全新的变革方案。
    一、着国子监编写一套全新的教材,供海外明人学习。
    “这套书尽量采用口语,必须通俗易懂。”
    “读完之后,要让人对华夏历史脉络,华夏的主要思想,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本来国子监的官员还挺高兴的,这套书编好了可是大功一件。
    搞不好还能青史留名。
    然而,当他们听完朱标的要求,一张脸顿时就苦了下来。
    这要求,真是既要又要啊,不是为难人吗。
    但可惜,他们不敢提出反对意见。
    第二项变革,是着礼部和吏部编写一套关于礼仪、责任义务方面的书。
    朱标直接点名缘由,根据反馈来看,勋贵们身份阶级变了,思想没变。
    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该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勋贵。
    朝廷有义务教导他们。
    于是命吏部建立书院,对勋贵和刚出仕的官吏进行培训。
    由皇帝朱标担任院长。
    只有通过培训,才能正式授予勋爵,允许出仕。
    非但如此,朱标还特意强调,做官不能一味的高高在上。
    要转变心态,要有服务意识。
    接着他有讲了什么叫服务意识。
    百官虽然面面相觑,却也没有反对。
    因为真正说起来,服务意识还挺契合先贤家国天下思想的。
    更何况,朱标也只是让他们转变一下思想,没有要求必须当一个服务者。
    这要是还反对,怕不是当场就被叉出去了。
    朱标见群臣很顺利就接受了这个概念,心下暗喜,计划第一步成了。
    接着,他做了进一步试探。
    要求礼部和吏部,在编写书籍的时候,把服务意识也加进去。
    群臣依然没有反对。
    还是那句话,只是提倡,没什么可反对的。
    当然,大家没反对的根本原因,还是被吓到了。
    几百勋贵被抓,谁还敢在这时候和皇帝唱反调?
    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都是可以忍受的。
    一旁的陈景恪也不得不佩服朱标的手段,真是将温水煮青蛙这一套玩到极致了。
    -----------------
    早朝结束,朝堂发生的事情很快就传了出去。
    对于朝廷的这两项决定,朝野自然是交口称赞。
    尤其是读书人,对皇帝朱标一万个满意。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