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 > 穿越架空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423节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423节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尤其是拿出来售卖的东西,引起富豪们的追捧,基本都卖出了天价,更是让百姓们兴奋。
    赵秩还让人写了几块牌子,上面简单介绍了几个域外主要国家的风土人情。
    这些来自域外的信息,确实勾起了百姓对外面世界的兴趣。
    尤其是东南沿海的百姓,本就是中国最喜欢冒险的群体。
    或是出于对外界的好奇,或是被那些财宝吸引,很多人都生出了出去闯一闯的念头。
    三天后,使节团再次出发前往下一个目的地。
    这次他们兵分两路,赵秩带领一路从大运河北上。
    耿子茂则带领另一路,沿着海岸线北上。
    沿途的各大港口、各大城镇,全都要去一遍。
    每到一地,都会引起巨大的轰动。
    大多数人都第一次知道,原来大明之外还有如此广阔的天地。
    这不是华夏文明第一次和域外文明接触,相反,华夏与外界的接触相当频繁。
    即便是南北朝时期,也和中亚国家有着频繁的交流,更别提唐朝时期了。
    可是这种交流,只存在于高层和局部,大多数百姓是无法接触到的。
    别说是古代,二十一世纪又何尝不是如此。
    如果没有互联网,大多数百姓恐怕这辈子也无法获知太多外国信息。
    像现在这样,由国家组织的,如此大规模的,向普通百姓展示域外信息。
    在华夏历史上还是首次,带给百姓的冲击也是无与伦比的。
    当然了,受震撼最大的还是随船队而来的外国人。
    以前他们没少听闻关于中原,关于东方大国的传说。
    很多人相信,大多数人保持怀疑态度。
    现在他们亲眼见到了。
    和传说中确实有区别,但依然是他们见过最繁华的地方。
    本来他们以为泉州已经足够富裕的了,等见到了扬州、杭州等城市才知道,什么叫做繁荣。
    当他们以为,苏杭已经是终点的时候,又再次被应天所震撼。
    沿江而卧,虎踞龙盘,数十万人生活在这里……
    这不仅让他们想起了传说中的长安。
    据说是一座百万人的大城市,以前他们不信,现在则不停的自嘲见识少。
    当他们得知,大明的新都城是百万人规模之后,彻底麻木了。
    一般人只关注城市的繁华和富庶,有心人则震惊于大明的文明。
    比如阿扎萨,他一直在悄悄的观察大明的风土人情,想办法了解大明的文化和律法。
    了解的越多,就越是震惊。
    科举?遍布天下的书院?均田制?摊丁入亩?
    这一切的一切,都带给他无与伦比的震动。
    这一刻,他终于感受到,什么是文明。
    他是宗教学者,足迹踏遍了中西亚乃至欧洲部分国家,却从未见过有如此文明的地方。
    而且对方的文明,不只是停留在纸面上,而是切实的施行了。
    最简单的例子,这里的人更自由。
    百姓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由活动,去管理机构申请,可以游遍全国。
    在其他地方,只有贵族和官僚家族才有这样的权力,普通百姓都是被约束在当地的。
    尤其是这种几万乃至十几万百姓,聚集在一起看热闹,更是不被允许。
    除非是统治者为了炫耀功绩,组织百姓聚集。
    而这个叫大明的国家,普通百姓竟然就拥有如此多的自由。
    实在太不可思议了。
    至于其他的权力,就更不用说了。
    百姓头上没有贵族主人,都是国家的公民,拥有法律规定的所有权利。
    就连奴仆,都是契约奴,拥有最基本的保障。
    在信仰上,没有宗教压迫,百姓可以自由选择自己信什么不信什么。
    宗教之间的争执,也多是语言辩驳,而不是诉诸武力。
    当然,对于一个虔诚的伊教徒而言,这里的人对神灵对信仰太不忠诚了。
    可无法否认的是,这里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文明。
    这种和谐的文明,是他在任何地方都没有见到过的,他所知道的历史上,也从未存在过。
    现在,就这么突然出现在眼前。
    作为阅历丰富的宗教学者,他自然知道事情不可能如此完美。
    再好的制度都需要人来执行,剥削和不公肯定普遍存在。
    但能将这些东西写入法律,并作为标准在全国执行,依然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了。
    此时他也终于知道,为何当年自己的祖先,明明建立了强大的萨珊王朝,却还要对中原如此谦卑。
    面对如此强大、富饶而文明的国度,谦卑是理所应当的。
    他现在迫不及待的,想要与这个国度的贤者会面,聆听对方的教诲。
    当然,那位赵秩大使也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学者,是那么的博学、谦虚。
    本来他以为,对方已经是大明有数的大贤。
    后来才知道,对方只是薄有才名,在他上面还有很多大贤。
    在大明称之为大儒。
    连‘才学一般’的赵秩都如此厉害,真想看看那些大儒是如何的高明。
    -----------------
    每到一地都要停留几天,所以赵秩等人的行程并不快。
    如果不是马上就要过年,他们需要回去给天子贺岁,这一条路估计他们能走两三个月。
    即便如此,也是卡着年关才来到洛阳。
    赵秩出发的时候,洛阳城还没有修建完成,京师还是应天。
    这也是他第一次见到洛阳城,不禁为这座宏伟的城池感到震惊。
    连他都尚且如此,更遑论那些外国人了。
    他们敢对天发誓,这是他们这辈子见过的,最庞大最宏伟的城池。
    阿扎萨不禁想起了传说中的长安城,应该也是这个样子的吧。
    这个国度,真的太强大了。
    听到周围人的惊呼声,赵秩也由衷的感到骄傲。
    这就是大明,我们的家园。
    第290章 河西战略
    朝廷并没有为赵秩他们,举行什么盛大的欢迎仪式,就礼部和鸿胪寺派了几名官吏前来迎接。
    其余来迎接的官吏,基本都是赵秩和耿子茂的亲友。
    当然,朱元璋也派了一名宦官过来,表示对此事的重视,顺便直接传几句话给赵秩。
    倒不是有人特意针对远洋使节团,而是国家自有法度在。
    什么级别的人出使,出使的又是什么级别的国家,回来的时候朝廷派相应的官吏去迎接。
    不能高了,也不能低了。
    尤其是朱雄英的外交法规颁布之后,这方面执行的相当严格。
    赵秩这一趟出使,别看规模很大,实际上规格并不高。
    毕竟他这一趟没有什么明确任务和目标,只是出去看一看,顺便赚点钱而已。
    按照规定,朝廷不可能给出太高规格的迎接。
    不过赵秩一点都没觉得被冷落,进入大明后这一路受到的欢迎,皇帝派身边宦官迎接传话,已经完全足够了。
    就在他和亲友叙旧的时候,城门楼上有三个人,正拿着望远镜往他们这边看。
    正是陈景恪、朱雄英和徐妙锦。
    一边看,朱雄英还一边絮叨:“狻猊呢,怎么没看到狻猊。”
    “赵秩太不懂事了,竟然不把狻猊放到最显眼的地方。”
    陈景恪下意识的往旁边挪了几步,示意这人我不认识。
    跟在后面的蒋瓛和牛二虎将头转到一边,假装没有看到。
    徐妙锦嫌弃的道:“那不是狻猊,是狮子。”
    朱雄英连忙说道:“好好好,是狮子……快看快看,那是不是狮子。”
    徐妙锦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果然看到一只头上长满鬃毛的猛兽。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