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 > 穿越架空 > 大唐天将军 > 大唐天将军 第494节

大唐天将军 第494节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在华清宫,李隆基恨不得不上朝,平时朝会也是尽快的完成。
    大臣们也方便,在华清宫不需要进行朝礼。
    李霅还不明白李瑄今天就要达成自古华夏人梦寐以求的事情。
    到达华清宫的山下后,文武百官们下车步行上山。
    山路的雪早已被宫人清扫干净。
    在天微微亮的时候,大臣们拾级而上。
    有的大臣还不知道李瑄已经从河东回来,看到一袭紫袍的李瑄,觉得十分惊讶。
    在去朝堂的路上,李瑄一改往常,没有和谁交谈。
    只是和李霅、李季卿、李琅一起,默默地到达半山腰。
    李瑄的三兄李琦还在长安,他要辅助京兆尹处理长安事务,这段时间不用参加早朝。
    华清宫上朝的地方有两个。
    分别在津阳门外的左右,为左朝堂和右朝堂。
    左右朝堂的侧翼,分别有一座弘文馆。
    今日朝会的地点为右朝堂。
    文武百官在雪中等待监礼官宣布入朝。
    “铛铛铛……”
    钟声敲响,伴随着监礼官的唱籍,文武大臣们进入右朝堂。
    此时,天正好亮。
    大臣们找到自己的坐席,等待李隆基驾临。
    那些闲官想着上早朝后,赶紧回家,在房屋中更为暖和。
    即便还要去各衙门办公的官吏,也想着自己的办公地,火炉通红。
    右朝堂上空旷,非常冰冷。
    朝臣没有穿鞋,脚冻得发麻。
    “此河东行天水王有所收敛啊……”
    “天水王只是没握到太多把柄而已。他不会无缘无故去抓人。”
    “中秋夜宴的《水调歌头》太惊艳了,三个月来无人模仿。希望天水王还能写出类似的词来。”
    “是啊……王维、李白一样的才华。况且天水王是韩信、白起那样的将领,又有项羽、冉闵一样的勇武。”
    “天水王应该知道野无遗贤之事,他会如何看待呢?”
    “有什么办法,事情已经成定局!”
    “不知天水王什么时候拜相呢?”
    “应该是明年回长安吧!”
    在圣人驾临前,大臣们在私下议论纷纷。
    从中秋夜宴,到拜相之事,都有人交头接耳议论。
    李林甫面色凝重。
    他知道李瑄拜相是木已成舟,但他想知道新法是什么?
    哪怕他用野无遗贤的马屁拍得李隆基赏心悦目,李隆基也未告知李林甫新法的内容。
    这是首席宰相的失败!
    野无遗贤虽然让李隆基更信任,但一些准备向李林甫靠拢,去对付李瑄的官吏,止住脚步。
    他们知道李林甫还在玩弄权术,他们要看看新法是什么,再考虑要不要与李林甫联合。
    “陛下至……”
    监礼官喊了一声。
    一袭通天冠冕的李隆基在执扇宫女的拥护下,来到龙榻前入座。
    高力士等宦官趋步跟随。
    “拜见陛下!”
    文武百官起身拜道。
    “众卿平身!”
    李隆基抬手。
    如果仔细看的大臣,会发现李隆基今日的状态不一般。
    他精气神饱满,目光炯炯有神。
    在这寒冬内,平时李隆基上朝是要求速战速决的。
    更何况现在外面还下着雪。
    “谢陛下!”
    文武百官落座。
    左右宰相依旧开始向李隆基禀告中书门下日常事务。
    文武百官也没有什么要启奏的,不到半个时辰,似乎就可以下朝各回各家了。
    就在大臣们以为高力士要喊“退朝”的时候,李隆基直起身板,向诸位大臣说道:“右相、左相、皇甫尚书,即今日起,免去天水王朔方、河东节度、支度、营田、采访、押蕃大使。免去天水王河西、陇右营田、支度、采访、押蕃、盐铁、讨击大使。免去天水王三受降城绢马互市大使、赤水军大使。免去天水王御史大夫,右羽林大将军,判武威郡职,西平郡都督职。”
    “天水王今后遥领河西、陇右节度使之职,不涉军权。”
    此言一出,群臣皆震。
    一下免李瑄如此多使职,仿佛在处理李瑄一样。
    但大臣们都知道,这绝对不是惩罚,而是授予更大的使命。
    李瑄要被拜相了!
    他们明白迟早有这么一天,但没想到这一天来得如此之快。
    及冠拜相!
    文武百官见证一个时代!
    文武双全的李瑄成为朝堂上最璀璨的星辰。
    李林甫握住拳头,早已有心理准备,可他的心依然怦怦直跳。
    小贼啊!
    他们终于同入中书门下堂了。
    “河西节度副使安思顺,忠贞勇猛,屡立功勋,特提拔为朔方节度、营田、支度、押蕃大使,三受降城绢马互市大使,授灵武都督。其余勋爵职事官不变……”
    “……提拔高秀岩为河东节度、营田、支度、押蕃大使,授雁门都督……”
    “提拔王难得为陇右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兼营田、支度、押蕃大使,西平郡都督……”
    “提拔哥舒翰为河西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兼营田、支度、押蕃大使,武威郡都督……”
    在朝臣心思各异的时候,李隆基又一口气提拔四名边帅。
    李瑄目前遥领两镇,这是一种极大的殊荣。
    而四镇主帅,尽是李瑄麾下,也代表着李瑄的威望。
    文武大臣甚至还无法去反驳。
    因为除了安思顺、王难得、哥舒翰、高秀岩,没有更合适的位置。
    他们跟着李瑄,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总不能将他们剥夺。
    况且任节度使,本就是皇帝决定的。
    宰相都无权反驳,除非皇帝开口让宰相建议贤能。
    “啪啪啪……”
    在李隆基任命完成后,朝堂一时沉默,李瑄率先以笏击掌。
    李瑄的兄长,依附李瑄的大臣如杨慎矜、杨璹等人也纷纷击掌。
    作为兵部尚书的皇甫惟明同意,因为圣人提拔的高秀岩、安思顺、王难得也都是他曾经的属下。
    裴宽紧接着同意。
    随着李林甫的击掌,全场一片掌声。
    如果反对,要说出个所以然来,没有理由而胡搅蛮缠,会惹怒李隆基。
    当板笏声音全部落下,文武百官,无一不屏着呼吸。
    冰冷的宫殿,似乎变得不再寒冷。他们的心或郁闷、或火热,或迷茫……
    圣人免去李瑄的边帅职务,又免去李瑄御史大夫,明显是要给李瑄加职务。
    御史大夫是从三品。
    现在左右相都在,圣人明显没有产生罢相的心思,否则在李瑄免职之前,就会罢相。
    六部尚书只吏部尚书缺席。
    倒是中书侍郎,尚书左仆射还可以任命。
    因为李瑄一定是要加衔的。
    “天水王李瑄。从天宝二载从军,救边民性命,先后经历丰安城之战,贺兰山之战,擒突厥可汗、拔悉密可汗,擒海贼吴令光,积石军之战,漓水之战,苦拔海之战,青海千里奔袭大战,白亭海之战,九曲大战,大非川大战,擒吐蕃赞普等,大小战斗过百,皆以低微的损失,不耗国力胜战,古代名将,无可比拟……”
    “天水王又在长安连破大案,献理财之策,惩治地方不法豪强,巡视地方,宣传仁孝,此乃宰相之才也!”
    “天水王虽二十岁,却才华横溢,诗词大成,将来可以领袖文坛也!”
    “克己奉公,刚强果毅,如美人香草,万古流芳……”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