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 > 穿越架空 > 大唐天将军 > 大唐天将军 第492节

大唐天将军 第492节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整整一天时间,李隆基才到达华清宫。
    南依骊山而建,北望渭水。
    山的另一边是果园。
    在骊山北部,从山上到山下,宫殿林立,楼阁相属。
    周围还有百官属衙和公卿府邸。
    以后每天都会有大量的物资从长安运送而来,资费无计。
    圣人每天在华清宫的花费,数百户中等百姓之家全部资产都不足够。
    李隆基从西门望京门,正式进入华清宫。
    他需要修整三日,百官安置自己的家眷,才开始处理政务。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杨玉环似乎并没有以往那么开心,这让李隆基想方设法,讨杨玉环欢心。
    打通子午道,开辟涪陵至长安的官道,建立驿站,备良马,只是其中之一。
    殊不知在这骊山之上,周幽王姬宫湦为搏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
    ……
    十一月中旬,长安突然飘下小雪,落在李瑄的帽子上。
    三个月的河东巡查完成,李瑄回到长安。
    这一场巡视,李瑄处理了献瑄玉的豪强和刺杀他的豪强,惩治了与豪强勾结的贪官污吏。
    获得数十车金银珠宝,绢、钱以百车计。
    豪强的土地分给佃户、百姓。
    如平阳郡太守孔兴等官吏,都已经被押回长安,处以重刑。
    不孝的县令郑延祚被免职,终生不得再为官。
    对于天下豪强来说,李瑄此次巡视,不轻不重。
    虽灭有一些豪族,但大部分大族还在。
    但他们知道李瑄不会善罢甘休,一有机会,必会对他们连消带打。
    豪强只能尽量不让李瑄握住把柄。
    同时心中积蓄一股怨气。
    他们认为李瑄坏了规矩,他们是特权阶级,怎么能和贱民一样也?
    “天水王,圣人令你去重明阁等候。”
    李瑄到达离华清宫最近的戏水驿时,有宦官骑马而来,通知李瑄。
    “遵旨!”
    李瑄拱手。
    他回来后,就直接前往华清宫,宋国公府包括李适之,都已经搬迁到华清宫下。
    他想看看这次回来,李隆基有什么交待。
    沐浴更衣后,李瑄骑马前往华清宫。
    李霅也来戏水驿接他,李瑄与李霅攀谈过后,让罗兴、薛错等亲卫和李霅一起回圣人为李适之所分的府邸。
    李瑄到达华清宫后,过望仙桥,入北瞭门,到达重明阁。
    李隆基的车驾还未到,李瑄在重明阁等候。
    他在二楼窗外,观看者华清宫的美景。
    宫殿琼楼,寒酥轻落,点点银花覆台阶。
    遥望内宫之中,雪若细盐,轻轻洒落,为那雕梁画栋勾勒出一幅素雅画卷。
    大概两刻钟后,李隆基从华清宫开阳门出,车驾在重明楼停下。
    华清宫温汤之地的内宫有四门,东门为开阳门、南门为昭阳门、北门为津阳门、西门为望京门。
    内宫中有诸多温汤池,以及李隆基和杨玉环居住的飞霜殿,另外还有长生殿。
    除此之外,连朝堂都在内宫之外。
    “拜见圣人!”
    李瑄下楼向龙辇上的李隆基拜道。
    “七郎平身!”
    李隆基下龙辇向李瑄说道。
    “谢圣人!”
    李瑄再次一礼。
    “七郎此去河东三月,铲除奸佞之徒,震慑宵小之辈,弹劾不检不孝,可谓功德圆满。”
    李隆基拉着李瑄的手,一起步入重明阁二楼。
    宦官宫女在前方收拾阁内,布置茶水、点心。
    将取暖的炭火,也布置在重明楼中。
    “全赖圣人天威,才能如此顺利。”
    入座以后,李瑄向李隆基恭维道。
    “此行河东,七郎看到什么,朕想听真实的想法。”
    李隆基又向李瑄问道。
    “恕臣直言,百年的安宁,土地兼并日益盛行,虽盛世依旧。但未来却不好捉摸。常平新法需快点实施,自古皇帝能治当世太平,即为明君。若圣人治理天下可泽被百代,则为千古圣君。”
    李瑄沉重一番后,向李隆基说道。
    他们坐在二楼的窗户边,能看到外面纷纷扬扬的小雪花。
    旁边的火炉,给予他们温暖。
    李瑄强调李隆基当世太平没问题,但李隆基百年以后,国家就会出现危险。
    李隆基不可能不知道朝代更迭的故事。
    汉文帝的韬光养晦,能让国家数代强盛。
    李瑄暗示李隆基如果施展常平新法以及接下来的一系列新法,则可使国家百代不衰。
    这样人们往后谁会不称赞呢?
    “既然如此,就托付给你了。”
    李隆基品了一口茶后,向李瑄说道:“明天我会在朝堂上宣布的,做好准备吧!”
    “臣必不负圣人所托!”
    李瑄起身向李隆基一拜。
    拜相已成定局,不容更改!
    李瑄没有听李霅说罢裴宽为相的消息,意味着三宰相的局势可能会形成。
    否则明天罢裴宽为相,当天就任李瑄为相,这样的事情还没有发生过。
    一般都是罢相过一段时间内,再任命新的宰相。
    “七郎军功无上,才气无双,处理政务刚正不阿,检举不法尽心尽责,心中有万条沟壑,利国利民的政令层出不穷。如果在朝堂上找一人为宰相,那一定是你了。”
    李隆基将李瑄扶起来说道。
    “圣人让臣担当重任,臣当一心一意,辅佐圣人。请圣人革去臣河东、朔方、河西、陇右四镇节度使的官职,以及诸多使职。”
    李瑄主动向李隆基请命道。
    “这样!先革除七郎河东、朔方节度、支度、营田、押蕃、节度等使。”
    “七郎亦不再掌陇右、河西兵权,但以宰相的身份,遥领陇右、河西节度使,如此,归附的白兰羌、吐谷浑、苏毗、党项、通颊等部,才不敢轻举妄动;回纥和吐蕃,也不敢再有觊觎大唐之,七郎名将的威望,是镇国之石。待回纥、吐蕃等完全畏服,再去下河西、陇右节度使的职位。”
    “七郎的河西、陇右营田、支度、采访、押蕃、盐铁、讨击等大使的职务免去,赤水军大使、三受降城绢马互市大使的职务免去。”
    “河西长行转运能使、陇右群牧大使、黄河转运大使的职务七郎依旧兼任。”
    李隆基似乎早已有计划,将李瑄的职务安排得明明白白。
    让李瑄遥领河西、陇右,不领兵权,震慑吐蕃、回纥,以及附属五部,由杨玉环提出,正合李隆基心意。
    其他的一通使职,确实不适合再兼任。
    不过陇右群牧大使的职位,李隆基觉得李瑄干得很漂亮。
    三年来一直征战,即便如此,大唐的牧监马匹到达九十多万匹,还不包括河陇军队中越来越多的战马。
    另外,李隆基还听说李瑄在青海上一个叫应龙岛的地方,培育青海骢的宝马。
    又从西域重金购买种马,培育优良的河曲马。
    李隆基认为李瑄有养马的才干,所以继续兼任。
    哪怕李瑄卸任陇右群牧大使,这个职位李隆基也不会让其他节度使兼任。
    还有河西长行转运大使,这个职位以前就是宰相兼任。
    李瑄用长行转运为他运送不少宝物,所以他还让李瑄继续。
    黄河转运大使,李隆基也打算给李瑄代管。
    这样李瑄虽然一下去掉众多使职,但除去已经“有名无实”的河西、陇右节度使,最有权力的三个大使职,李瑄依旧保留。
    “臣……遵旨!”
    李瑄没有矫情,向李隆基拜的时候,心中松一口气。
    他一直担心李隆基会直接剥夺他四镇的职务。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