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 > 穿越架空 > 农门团宠小娇娘 > 第440章

第440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方二爷简直是整个东州府的大救星!
    我代东州府几万百姓,谢过方二爷大恩。”
    说着话,夏侯敬元就要跪倒磕头。
    方老二赶紧拦了他,“夏侯大人严重了,请起,快请起!”
    方圆儿也赶紧说道,“大人稍安勿躁,这件事我也说给殿下听了。
    殿下和大先生给了一些建议,大人听听看如何?”
    “好,好,姑娘尽管说,下官洗耳恭听。”
    夏侯敬元听说九殿下都知道此事,更是激动了。
    “是这样的,夏侯大人。”
    方圆儿把叶天逸以及卢书恒关于以工代赈,兴修水利,救济灾民的提议说了一下。
    方老二补充道,“按照大先生估算,三千百姓,四月的的耗费,外加以粮代工钱。
    总共需要三千六百担粮食,就算有所损耗,四千担子足矣。
    另外,我们家里还有百亩白菜土豆之类的秋菜,也可以充饥。
    应该是足够支持工程结束,那时候也到了年底。
    稍微熬一熬,就到春暖花开。
    山野一绿,可以果腹的东西多了,自然就没了饿死之忧。”
    “好,好!”
    夏侯敬元听得连连点头,这会儿,方圆儿兄妹在他眼里,已经是在世菩萨了。
    他是一州府尹,对东州府更是了解。
    三千民工,抽掉了各家中,最能吃也是最能干的人手。
    其余老弱妇孺,每日有一斤粮食,吃不饱,也绝对饿不死。
    若是赶上家里妇人有成算,往年粮食还留存一些的,说不定这个冬日过得还会很自在。
    这次,任凭方家兄妹拦着,他也坚持跪倒,结结实实磕了三个头。
    “下官替整个州府的百姓,谢过方家大恩大德。
    若能度过难关,必定万家供奉生祠。”
    “夏侯大人,千万不要如此。”
    方圆儿等着夏侯敬元重新坐下,这才郑重嘱咐。
    “大人也知道,如今天下形势很复杂。
    我跟在殿下身边,已经担心给家里惹来祸患。
    如今各处都在受灾,我们家里有如此多的粮食,在外人眼里,恐怕就是肥羊一只。
    一个不慎,好事就容易变成坏事。
    所以,还请大人帮忙遮掩一二。”
    夏侯敬元心头一亮,立刻应道。
    “姑娘,殿下就是在东州府起兵,不如说这粮食是殿下从粮草里拨出来的。
    百姓们必定更感激!”
    方圆儿自然是点头,笑道。
    “夏侯大人果然有大智慧,以后定然被殿下倚重。”
    夏侯敬元笑的真是要乐开了花,这会儿他真是把方圆儿看成天上仙女下凡了。
    她来了这一趟,不但解决了他的大难题,救了东州府几万百姓,还送了他一场莫大的功劳。
    “多赖姑娘提携,夏侯敬元以后必定报答姑娘。”
    方圆儿笑了笑,不肯在说话。
    倒是方老二同夏侯敬元说起很多细节,如何交付粮食,修葺哪里的河渠和水库,如何正着民夫。
    这些几乎都是夏侯敬元的差事,只有一点儿,方老二留了下来。
    那就是监督,这么粮草要发到各处,其中经手人太多。
    若是不能严格监督,蛀虫们一层层盘剥下去,到百姓手里,怕是连一半都没有。
    照旧会饿死人,说不定还是要民乱。
    夏侯敬元也知道这事儿的重要性,府衙到时候会发公文,但凡敢贪墨之人,超过二十斤粮食就会砍头。
    这条规矩可谓严苛了,但要遏制大乱,必定要用重刑。
    而如何揪出这些贪墨之人,就要靠方家人。
    方老二会调出几十人手,各处工地都放两个,负责给付粮食,监督民工的伙食和一切琐事。
    这么说着,足有一个时辰,才算是把一切安排妥当。
    第五百六十三章 一取一送都是惊讶
    三人约定三日后,送来第一批粮食,方圆儿和方老二就告辞了。
    不说夏侯敬元如何兴奋的聚集了所有属官,安排以工代赈这事儿。
    就说方圆儿和方老二回到空间,方玉惦记,已经等了半晌了。
    方圆儿提议把先前派去桥安县的几十小先生,调来东州府做监管。
    方玉痛快答应了,毕竟桥安县各处的小学堂,已经开了很久了。
    从学生当中挑拣几个,接任小先生的位置,也足以胜任。
    最主要是还能少赚一些束脩,帮助家里糊口。
    匆忙安排好这些,方圆儿就回了军营。
    而京都那边,王记米铺已经开始换粗粮了。
    王掌柜也是个精明的,什么好东西,若是到处找人买,也变得廉价易得了。
    做生意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买主主动上门来。
    于是,前边的铺子里,搬走了一半货物,直接搭建了一个小灶儿,然后不停的蒸白米饭。
    但凡上门的客人,嗅到米香,都被吸引要多问几句。
    而伙计好客的盛上几口让客人尝尝,自然,这生意就没有不成的。
    不只如此,就是过路的闲人也有很多被吸引进来的。
    一日功夫,很多人就知道商街后小小的王家米铺,不知道在哪里找来一批好米,比进京的贡品珍珠米还要好吃,香甜。
    不,应该说,这米蒸了饭吃一口,好似要成仙一般,好吃的要命。
    有人不相信,找到铺子,出门时候就喊了随从回去运粗粮…
    第二日,第三日,王记米铺硬生生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铺子,变得整个京都都扬名了。
    而稻花香也彻底让整个京都都飘满了米香。
    这样的好米,说起来价格也不算贵。
    王掌柜不要银钱,只换粗粮。
    五斤苞谷面,换一斤稻花香。
    也可以是二斤普通米换一斤稻花香。
    更可以二斤细面换一斤稻花香…
    京都从来都不缺富贵人家,先前几年风调雨顺,各家都存了不少陈粮。
    怎么都够家里上下吃个三四年,如今拿出一些换了好米,根本不算事。
    第三天晚上,方圆儿抽空来到米铺隔壁的院子时候,就被大堆的粮食惊了一跳。
    许是惦记着方便运送,王掌柜把白米和小米之类,都用麻袋装了。
    玉米面和白面才用了粗布袋子。
    林林总总算了算,白米和小米各有三百多袋子,白面二百多袋子,玉米面最多,足有五百多袋子。
    而先前留下的稻花香,才搬走一小半。
    方圆儿很高兴,一挥手收了粗粮,转手就送到了东州府里租好的院子。
    第二日一早,王掌柜和两个伙计过来取稻花香,眼见满院子空荡荡,很是惊了一跳。
    若不是看见了约定好的标记,他们甚至以为粮食被偷了。
    但左右隔壁院子住着,他们居然一点儿动静都没听到。
    粮食是怎么被运走的?
    同样的,夏侯敬元这会儿带了属官正对着满院子的粮食袋子感慨。
    这么多粮食,是什么时候送到的?
    就是马车拉着送来,怕是也要几十辆马车的大车队了,但城里城外根本没有动静啊。
    但疑惑归疑惑,差事还是要赶紧安排。
    府衙的所有捕快差役已经都带了官文出城去了,所有县城村屯,有一个算一个,都不能落下。
    必须都通知到了,同百姓们说清楚明白。
    初始,百姓们还真是不肯相信,害怕征召民夫是要送去战场。
    有人甚至听到消息就躲去了大山里,就算饿肚子,起码也能挺一两个月再去寻阎王爷。
    但若是上了战场,怕是几日都活不到。
    幸好,差役和捕快们都是被府衙下了死命令的,完不成任务,他们就要差事不保。
    所以,他们拿出了十二万分的耐心,把公文掰开揉碎同百姓们讲个明白。
    百姓们看到公文上鲜红的大印了,再听说,干活儿不但有饭吃,还有粮食做工钱。
    而且这粮食还是九殿下从军粮里拨过来的。
    渐渐就有百姓相信了,“要是九殿下吩咐的差事,倒是不能差。”
    “是啊,大伙儿都说九殿下能当皇帝呢。
    先前在云州府,听说九殿下求雨就真下雨了。
    老天爷都不敢惹他呢!”
    “大旱之后有大涝,九殿下这是怕咱们明年再受水灾,从牙缝儿里挤出粮食给咱们。
    让咱们去修河渠和水库呢。”
    “九殿下真是仁义啊!这样的好人,做了皇帝,才是老百姓的福气。”
    “前几日村里还有要去逃荒的呢,既然做工就有粮食,那还出去干什么。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啊。”
    “是啊,是啊,我家也不走了。
    我去做工,自己赚口饭吃,也给家里爹娘赚点儿粮食回来。”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