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 > 精品文学 > [红楼] 贾璋传 > 第227章

第227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贾珍心里终于生出一个不可见人的主意。
    那就是,趁贾敬不备,一举弑父!
    如此一来,贾敬因为“意外”去世,他贾珍也可以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回到京中作威作福了!
    在五德中,忠孝可是排在前头的。
    一旦贾敬去世,宁府就再也没人能压着他贾珍了。
    就算贾蓉那个小崽子脑后长了反骨,不也得老老实实地跪下给他请安,叫他一声爹吗?
    他斡旋的余地还很大。
    不过,从最终的结果来看,贾珍的豪赌彻底失败了。
    贾敬发现了贾珍的计划,还成功反杀了贾珍。
    所以,现在被埋进黄土的人不是贾敬,而是胆大包天的贾珍。
    贾璋心想,如此父子相残,倒称得上一句人伦惨剧了。
    但贾珍一点也不值得可怜。
    任何人在选择豪赌前,都要做好失败的准备。
    贾珍都打算弑父了,难道还要指望贾敬顾惜父子之情,饶他一命吗?
    那就太可笑了,贾敬从来什么优柔寡断之人,不可能留下妄图弑父的贼子的。
    而且眼下贾敬还没死呢,贾珍就琢磨起这样恶毒打算了。
    他日贾敬真死在贾珍前头,贾珍他岂不是要翻了天?
    到时候,贾珍以父权辖制贾蓉,宁府岂不是永无宁日?
    所以贾敬直接壮士断腕,命人给贾珍服食丹砂红丸送他归西,直接斩断了来日之乱,倒是一了百了,干脆利落。
    贾璋心里颇为叹服,也十分警醒。
    他日后定要好好教养菱哥儿,断然不能让菱哥儿他长成贾珍这样的逆子!
    却说贾珍离世之后,尤氏娘家继母、妹妹纷纷上门来安慰尤氏,东府这边,倒也热闹了一番。
    因为贾珍早早儿地被贾敬拎去玄真观受罪,那尤家姊妹过得还算清净。
    有宁国府这棵大树可以依靠,基本上也没什么人敢欺辱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尤家母女三人。
    贾蓉是天生的好色种子,见两位姨母好看,也曾偷觑过好几眼二姐、三姐。
    不过有胡氏在,贾蓉就算有满腹的花花肠子,他也没处使。
    胡氏乃武将人家的天之骄女,真论起来,贾蓉的弓马还没有他老婆娴熟。
    因此,他每偷看二姐、三姐,胡氏就要炮制他一番,着实是让贾蓉苦不堪言。
    偏生他又被胡氏辖制得死死的,心里既爱她娇蛮,又爱她一心向着自己。
    所以就算被打得很惨,贾蓉也舍不得撒手,更舍不得跟自家老婆恩断义绝。
    几次下来,贾蓉看见二姐、三姐就觉得自己浑身都痛,再也不敢偷看了。
    胡氏嗤笑了一声。
    偷看什么姨母,真是没得恶心。
    她又不是不许贾蓉养小妾,只要嫡长子是她生的,她才不管贾蓉养了多少通房。
    但是乱伦可不行,东府和东府的名声都是她孩儿日后的家产,她可不许贾蓉这厮败家破产,损害家声!
    她对自己驭夫的手段很满意,对贾蓉的识趣儿也很满意,但对继母婆婆尤氏却很不满意。
    她向来不喜欢她这继母婆婆尤氏。
    这老女人明是春风,暗是刀剑,可没有什么好心眼儿。
    也就是尤氏自己没儿子,若尤氏膝下有子息,说不定她们还要怎么斗呢。
    当她不知道呢,那些使绊子的管事、勾引贾蓉的丫鬟都是尤氏在背后撺掇的。
    若不是她装出一副心眼少的模样,她可套不出来这些底细。
    所以胡氏对尤家母女三人也没什么好脸,也就是面对尤氏这个名义上的婆婆时,才会装模作样一番。
    在她心里,什么老娘,什么二姨、三姨,又不是婆母尤氏的亲母亲、亲妹妹,她凭什么把她们当做正经长辈对待?
    给她们脸,就叫她们一声;不给她们脸,她们又能拿自己怎么样!
    是尤家不想要靠山了,还是尤氏这老封君当的不舒坦,不想继续享福了?
    说句实在话,胡氏打心眼儿里就看不上这几个姓尤的女人。
    不过,即便尤氏和胡氏关系非常一般,但表面上,两人依旧是极亲热的好婆媳。
    尤氏是有一些小心思,但她绝不肯在表面上撕破了脸皮,害了自己养老大事。
    胡氏则是顾念着东府的名声,所以只要尤氏不触碰她的底线、不对她这个儿媳妇摆婆婆的款儿,她就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比如说贾蓉对二姐、三姐的花花肠子,尤氏就是极力反对的。
    她平时没少拿话点贾蓉,惹得贾蓉面皮发臊,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
    除此之外,私下里尤氏也曾严厉地警告过尤老娘,不要行差踏错,给她招惹麻烦。
    只有这样,才有她们母女三人的好日子。
    所以,在某些方面,这对面和心不和的婆媳的利益是一致的。
    在不出意外的情况下,婆媳二人还是能维持住表面的和谐的。
    而贾琏他既要听弟弟的耳提面命,又要操心顺天府差事往上爬,因此压根儿就没和二姐见过面。
    这段在国丧期间的孽缘,也就这样凭空消散了。
    倒是那张华家里找了过来,拿着婚书,张罗着要娶二姐。
    尤氏只得恩威并施,拿银子买了一张退婚文约回来。
    张家虽有不满,可他们家早年因为官司败落了家产,眼下正是衣食不周、等米下锅的时候。
    尤氏又说,他们张家要么拿走一百两银子,要么就娶没有半点嫁妆的二姐回家。
    到底怎么选,只能看他们家到底想要什么了。
    张家一方面渴慕钱财,一方面畏惧宁府势焰,见尤氏态度冷漠,他们也担心自家最后鸡飞蛋打,只好写下退婚文约,放了二姐自由,拿了尤氏给的银子家去了。
    第174章 胡氏闲谈性格互补,始谈兼祧母女情深
    却说贾珍的丧事了了, 宁府大门紧闭,结庐守丧,做了好一副规矩模样。
    胡氏素来喜欢热闹, 但是为了名声,也不能出去参加宴会凑热闹了。
    不过她不难过, 出门有出门的热闹法儿, 不出门有不出门的热闹法儿。
    她和尤氏这个婆婆没有共同语言, 但她可以去西府串门啊!
    西府的几位婶婶都对她脾气,尤其是三婶婶,人长得漂亮, 有才华, 还香香的。
    她要是男的, 她也喜欢这样的老婆。
    所以这一天,过来串门的胡氏来到鹤鸣苑后, 就不打算去别的地方了。
    她一边儿喝着黛玉命人端给她喝的冰镇木樨清露, 一边儿和黛玉说家常话。
    说着说着, 胡氏就说到了尤家人身上。
    “三婶年纪小,不晓得我们家那二姨、三姨的来历。她们不是我们太太的亲妹妹,原是尤家老安人带去我们太太娘家的。”
    “老安人头一位夫君把二姨许给了皇粮庄头张家,两家定亲的法子也迂腐,孩儿还没出生呢, 两家就指腹为婚了。这做法殊为不智,简直就是在拿孩子的婚姻赌博。我若是老安人, 断然不会同意这样荒唐的事情的。”
    “后来老安人嫁到尤家,张家又遭了官司败落了。十数年来两家音信不通, 老安人心里早就琢磨过退婚的事儿,只是找不到张家人的身影。”
    “如今张家找上头来, 要娶二姨为妻。我们太太不愿,只好拿了一百两银子,请那张家人写了一张退婚的条儿,这件事儿才算了结了。”
    胡氏摇着纨扇,笑吟吟地道:“我们太太那边儿的人总夸耀我们二姨、三姨生得好,依我看,她们哪里比得上婶婶一零儿呢?”
    黛玉亲昵地拍了一下胡氏的手,笑着为她找补道:“你这是吃了我的清露,嘴巴才这么甜吧?平常你可是个炮仗脾气,今儿怎么还会说奉承话儿了?”
    然后又对胡氏玩笑道:“蓉儿媳妇,你再这么说话,我就找你婆婆告你的刁状了。”
    胡氏坐在黛玉身边,整个人都笑得花枝乱颤的:“三婶婶,您别说笑了,您才不是爱告状的人呢。”
    “我说的可全都是心里话,婶婶在我心里,跟嫦娥天仙似的,太太知道了我也不怕。”
    就在这时候,奶娘把菱哥儿给抱了过来,打断了黛玉与胡氏的玩笑。
    黛玉从奶娘那儿接过菱哥儿,握着他的小手对胡氏道:“菱儿给堂嫂请安了。”
    胡氏看着菱哥儿葡萄似的眼睛,也握住菱哥儿的小手:“菱哥儿,你好啊,还记得堂嫂吗?”
    言罢,又对黛玉笑道:“菱哥儿生得这么好,以后三婶婶都不用担心菱哥儿找媳妇的事情了!”
    “当初我相中我们家大爷,还不是相中他长得好?”
    黛玉闻言,跟着胡氏一起笑了起来,又和她一起拿布老虎哄菱哥儿玩。
    待到菱哥儿睡着了后,黛玉留胡氏在鹤鸣苑用了饭。
    直到下午天气阴凉些,黛玉才放胡氏离开。除此之外,还送了胡氏一罐夏天用的香饵。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