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 > 精品文学 > [历史同人] 给诸朝直播华夏文明 > 第111章

第111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就是不懂字的人,也能感受到两种字体的差别。
    【隶书之后,是楷书。
    楷书由隶书演变而来,起源于东汉魏晋时期,
    比起隶书来,楷书字体方正,横平竖直,我们目前使用。的常规字体,就是楷书。】6
    “原来天幕上的字,就是楷书。”有人灵活运用刚学的知识。
    “比起其他字体,楷书更简洁,看来简洁,是文字演化的目标。”也有人若有所思。
    【除了曾经使用过的篆书、隶书外,和现在还一直在用。的楷书,历史上还有其他字体,比如行书、草书等。
    嗯,它们的字体怎么说呢,入门门槛较高。】
    姜叶放出行书和草书的图片。
    一下就让人诸朝古人们感受到它们的入门门槛。
    “根,根本看不懂啊,虽然篆书和隶书也不懂,但它们字体不会忽大忽小,还连在一起。”
    “行书和草书是这样的,它们的优势是速度,学会以后,书写会非常快。”
    【除了我们华夏的文字外,还有一种文字,也很重要,那就是阿拉伯数字。
    虽然它们并不是由阿拉伯人发明,而是传播。
    时至今日,阿拉伯数字,已经成为我们日常文字之一。】7
    “阿拉伯数字有什么优点?能让后世的华夏这么接纳?”诸朝古人们挑眉,心里好奇。
    在他们看来,自己家的文字已经够好,什么情况下,会用别人家的东西?
    【跟其他大都服务文学的文字比起来,阿拉伯数字是属于数学的文字。
    虽然汉字也能表示数字,但是跟阿拉伯数字一比,就显得繁琐许多。
    尤其是数学问题上,大家可以看一下它们之间的对比。】
    说着姜叶放出一到百的汉字,以及相应的阿拉伯数字。
    刚开始两者笔画差距还不算大,十位数以后,双方笔画和书写效率,就拉开差距。
    “这种文字简单而又富有规律,并不难学。”诸朝数学家们迅速学习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数字不难学,且有规律,再加上他们是数学大家,学的非常快。
    把汉字、数字的对比放到一边,姜叶又举例了几道数学题,同样是汉字和数字做对比。
    就算是对数学不感兴趣的诸朝古人,也能感受到阿拉伯数字的效率。
    诸朝数学家们就更不用说了。
    祖冲之又算起圆周率,这次他速度比以前更快,毕竟笔画更少。
    【如果说阿拉伯数字的融合比较平稳,那么另一种文字,就带着十足血。腥。
    因为它,民。国时期,有人发出彻底废除汉字,全面学习他国文字的声音。
    只在一念之间,华夏演变数千年的文字,就会灰飞烟灭,纵使还能保存,也会成为被尘埃覆盖的历史。】8
    随着姜叶和江雪声音,两人身后视频内,代表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众多书本一页页打开,而后一页页无声湮灭,却又湮灭的没有尽头,直至它们各自占据半片江山。
    就像姜叶和江雪说的,一念之间,生死两面。
    这一幕让诸朝古人们集体失态,“不,那是我们的文字啊,是我们一点点造出来的文字,不能毁掉!”
    “后世为什么要废除汉字?”他们不明白。
    “后世是被迫废除,还是主动废除?”汉朝,有臣子忍不住疑惑。
    “有区别吗?”刘彻眸光冰冷。
    被迫,说明实力不济。
    主动,说明彻底心服口服,都不是好消息。
    “呵,朕只喜欢统一别人的文字,不喜欢被别人统一文字!”秦朝,嬴政扬唇冷笑。
    春秋战国,一直骂嬴政的诸侯王们难得平静,“其实细想,被华夏自家人统一,跟被别家统一区别还是很大的。”
    “对,想想咱们国家的文字,最后还不是流传到后世,并没有灭亡,至于秦朝的篆书,未来也被淘汰,但如果是其他人,未必会保存咱们的文字。”
    春秋战国的诸侯国的确深恨未来一统天下的嬴政,不过跟国外的国家比,他们跟嬴政关系立马亲近起来。
    毕竟几百年前,他们真的是一家,而华夏之外,则没一点关系。
    【后来因为反对,汉字没被废除,可以说那是咱们华夏文字诞生以来,遇到的最大危机。
    直至今日,咱们依旧不得不学习专门外语,辛苦的让很多人直呼当初秦始皇要是把全球语言都统一就好了。
    虽然这不可能,但也能看出大家对语言统一的渴望,和对学外语的崩溃。】
    姜叶把后世汉字和外语对比放出来,其内容光是看着,就让人忍不住头皮发麻。
    “那些是什么字?真的是字?不是蝌蚪吗?”
    “不行,我看的眼晕和头疼,那些字一点都不好看。”
    “就是那样的字,未来会让咱们华夏汉字遭遇巨大危机?!”
    “朕努力努力,也不是不行。”听到后世的期盼和渴望,嬴政唇角微勾。
    “就算朕驾崩,也还有大秦。”嬴政没把这件事寄托在自己一人身上,而是托付给秦朝。
    “干嘛只喊秦始皇,朕也可以啊。”刘彻有些不服气。
    “等着吧,今后文字统一,绝对有朕功劳!”
    但凡有点志气的执政者,都不会对此事无动于衷。
    当然有志气是一回事,有实力是另一回事。
    【我们华夏文字,是唯一没有断代,且能系统追溯传承的文字。
    这和我们的文字载体,有很大关系。】9
    “后世文字的载体。”嬴政眸光一凝,想起刚才那些湮灭又生生不息的书籍来。
    “天幕,别卖关子了,快说吧,竹简好重,朕好累。”刘彻捧着竹简叹息。
    东汉,邓绥蓦然看向蔡伦造纸的方向。
    身为爱书的执政者,她很清楚纸张的威力。
    【比如甲骨文,因为载体坚固缘故,可以经得起岁月考验。
    当然,人为介入等情况,不算在内,因为甲骨文在古代被称为“龙骨”,当成一种药材入药,以至于咱们今天的甲骨文,数量很少。】
    “别说了,我们已经不卖龙骨,也不拿龙骨入药了。”
    “毕竟是古人留下来的文字痕迹,能保存还是要保存一下的。”
    【随着时间过去,春秋战国、秦汉时期,承载文字的东西变成竹简,竹简由竹子制成,用笔蘸墨汁,就可以写字。
    除此之外,古人们还会用刀子在竹简上刻字,这样会让书写内容,更加清晰和留存时间更长。】
    “竹简刻字,并非常态。”
    “因为很累!”刻过的诸子百家们很有经验。
    【作者有话要说】
    【注:文中12345678等标注资料来源于网络。】
    第五十九章
    【跟甲骨比起来, 竹简记载量更大,也更方便。
    不过竹简也有缺点,那就是重量。
    竹简的分量并不轻, 春秋战国时期,有竹简的人, 都是用车拉竹简。
    也算是痛并快乐着, 因为那时候的书籍,数量并不多, 每一份都很珍贵。】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