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 > 穿越架空 > 重生后独宠灾星小夫郎 > 第14章

第14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林间有风,吹得树叶沙沙。
    钟洺走了好半天,苏乙还愣在原地。
    对方最后留下的那句话初时令他不解,想明白以后转为惊喜。
    他暗暗攥紧手,眼底盈起久违的光彩。
    可惜没人看得到。
    第9章 动员
    飓风快来了,钟洺却往船上带了只猫,说是上山砍柴时看见的。
    一个小东西,惹得好几人凑脑袋过来看,风头不亚于那个卖了五两的大江珧。
    “可怜见的,表哥,它这腿能养好?”
    问话的是唐莺,她贡献出一条自己的旧帕子,之前刚洗过的,给小猫裹伤口。
    “能,我有办法。”
    钟洺刚和挑水归来的唐大强一同把柴火堆好,他一会儿还要再上山一趟。
    下船前,给几个小的安排活。
    “你们烧些开水,烫一把剪子,几块布,找两个小木片,和它伤的那节腿差不多长就行。”
    他比划一通,又问忙里忙外的钟春霞。
    “二姑,船上还有没有大蓟?”
    “有,你要给那猫用?”
    “对,撒点止血好得快。”
    水上人习惯赤着脚走路,经常被礁石、贝壳之类划破脚底板。
    大蓟是山上采的野草药,治外伤的,不用花钱,捣碎了一糊就好,家家户户都备了些。
    钟春霞应下,“一会儿收拾的时候看见了,我让阿莺给你送去。”
    钟洺很快又拎着纤担,拿着柴刀走了,钟春霞探头往外看一眼,回来继续和男人嘀咕。
    “现在看看,之前阿洺在外头胡混,也不只有坏处,我看他现在懂得怪多,还知道怎么治断腿。”
    唐大强一如既往乐呵呵。
    “懂得多,好事情,六叔公都夸他,这孩子以后错不了,肯定有大出息!”
    钟洺下山多少耽误了一些工夫,再上山时发现苏乙已经不在了。
    唯有自己刚刚劈柴的地方,多了一捆藤条扎好的柴火。
    钟洺上前拎起来看了看,断定是苏乙留下的。
    这小哥儿……
    他摇摇头,心里多了点说不上来的滋味。
    钟洺连续两次上山,凑够了两家用的柴火,却因猫的事打了个岔,下来才想起忘了寻竹子,只好回头再说。
    他先和唐大强把柴火挑去坡上石屋里垒好,省的明日忙不过来,随即马不停蹄地上船,给小猫治伤。
    用烫过的剪刀把周围的毛剪掉,倒了点酒清理伤口,然后敷上捣碎的大蓟,捆上小木片固定。
    全程猫叫不停,喊得人心碎一地,尤其是钟涵,猫一叫他就跟着淌眼泪,看得钟洺都有点不确定,把小猫拎回来是对是错。
    但想来还是对的,不带回来,不就成了见死不救了。
    他可干不来那事。
    “这一天,可把我累够呛。把它抱进窝里睡吧,今天它疼得厉害,估计没力气吃饭。”
    结束之后,钟洺把沾了血的剪子和布条丢进水盆,抬起头活动了一下脖子。
    船舱一角,钟涵和唐莺、唐雀他们,用一个凹下去的大贝壳给小猫当床,里面铺了一层旧衣裳。
    钟洺把剪刀洗干净收起来,血水倒掉,回来时钟涵还一动不动,趴在那里看猫。
    他走过去,盘腿坐下,摸了摸小弟的脑瓜。
    钟涵爬起来,坐在大哥身边。
    “大哥,以后小猫的伤养好了,咱们就养着它么?”
    “对。”
    钟涵扬起小脸开心道:“那我们给它起个名字。”
    钟洺清了清嗓子,“其实我已经想了一个,叫多多怎么样?”
    多余的“余”意头不好,“多”却不差。
    福多多,钱多多,怎么讲都吉利。
    在这件事上,钟涵当然听大哥的。
    “多多好听呢,不过为什么叫多多?”
    早些时候当着二姑的面,钟洺不乐意讲,怕她二姑又拿这事调侃自己的婚事,现下只有小弟,才将小猫与苏乙的渊源和盘托出。
    “总之你记得,苏家哥哥是小猫之前的主人,他若是哪天来寻咱们看小猫,不能不让人家看。”
    钟涵歪着脑袋听罢,用力点头。
    “苏家哥哥也是好人。”
    钟洺莞尔,拍拍他头顶的小发揪。
    “还是咱们小仔会看人。”
    稚子童心,一张白纸,全看家里大人怎么教。
    跟前的钟涵不顾头发都被大哥搞乱了,他伸出手去轻轻摸小猫。
    “你以后就叫多多啦,是我们家的猫!”
    小猫有了新名字,小弟也有了朝思暮想的小猫。
    这一夜“一家三口”皆睡得踏实,到第二天时,小猫已经能伸舌头舔点煮碎的鱼肉和鱼汤吃。
    钟春霞来看一眼,放心了。
    “知道吃东西就说明能养活,这猫和你家有缘,之前捉了好几只都没养住,其实就是在等它。”
    钟涵喜欢小猫喜欢得和什么似的,还专门找出自己去乡里赶集时才会用的宝贝背篓,在里面垫上旧衣服,背着小猫到处走,生怕船上没人的时候它扑腾到水里去,单腿没劲上不来。
    翌日。
    天光大亮时,白水澳为着近在眼前的飓风,全数动员起来。
    里正下了令,今日起片帆不得出海,各家精壮都要出力,互帮互助,拖船上岸,天黑之前,海湾里一艘不留。
    “族老们发话,最早今夜就要落雨,都别磨蹭,早点把船安顿好就能早点歇息,晚一步被雨浇了,别怪我没提醒。”
    有些话年年说,次次说,但一样米养百样人,一个村澳里照旧什么人都有。
    有的勤快,有的懒散,有的麻利,有的拖沓。
    一个飓风季,一个收春税,是里正最犯愁的时候,嘴皮子都要磨破。
    老头子说完抹把汗,背着手去看汉子们拖船,今天刚开始,后面有的是他要操心的事。
    拖船这事,钟洺跑不了,他是精壮里的精壮。
    为此早早和钟家的汉子们汇合,先把族里的船全都拖上岸,若是还有余力和时间,再去别家帮忙。
    木船可不是小玩意,沉得很,为此拖船有技巧。
    前面拉纤绳,后面用力推,齐心协力,跟着号子用劲,最忌大家各干各的,东倒西歪。
    只拖上岸也不够,还要往高处挪,不然大风大雨之下,一个浪头二层楼都高,卷上几回木船照旧遭殃。
    一艘接一艘,比去海上打桩捕蛰还累。
    一上午过去了,搞上来十条船,后面还有十多条。
    甭管老少,全都暂时没了力气,死狗一样坐在海滩上,等人来送饭。
    中午这顿因为是帮族里各家拖船,吃的也是族里的大锅饭。
    粝米混着海货煮成一大锅海鲜粥,唏哩呼噜地灌上一碗,先混个水饱,此外还有一人一份事先蒸好,已放冷的鱼饭。
    小子们都能吃,胃口大,一人六条鱼,用的是五层笼屉,不够吃还能添。
    新鲜的鱼肉蒸熟后不散,肉紧扎实,筷子挟一大块送进嘴里嚼了咽下去,对于水上人来说这就和干粮一样顶饱。
    讲究点的时候,会配自家做的豆酱,这会儿顾不上了,连筷子都没用,直接上手抱起来啃。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