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 > 都市言情 > 淋雨季 > 淋雨季 第64节

淋雨季 第64节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有别于其他皮影的演绎,泰山皮影表现方式独特,通常只需一人表演即可。
    既要操控皮影,还需进行伴奏、演唱和旁白。
    这种技艺,便是范老师口中的‘十不闲’。
    周颂宜重新过稿,在泰安有别于北京的所感所受。
    有了范老师的讲解,对于当地的“石敢当”文化,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这对于皮影操控,是一个不错的开头。
    新鲜驴皮刮去皮毛,经过流水浸泡五天后,将驴皮绑在架子上,撑开阴干两周,才能使用。
    晚上,她不死心地尝试拿驴皮练了练手。虽然韧劲没有牛皮那么足,但走刀也不轻易。
    自己早前制作完工的那套皮影,前前后后、断断续续地也花了大几个月的时间。
    这套做下来,怕也少不了多少时间。
    最后不得不泄气地停下手头的工作,认清眼前事实,继续盘核桃。
    院子里养了只橘猫,月光下,趴在窗台,一下下扫着自己的尾巴。
    屏蔽掉了一切外界的联系,不忙的时候,时间变得格外的漫,却让人感到前所未有的宁静。
    周颂宜起身,脚步轻盈。
    右手继续盘着核桃,探出左手轻轻抚摸着小猫柔软的脊背。
    它很温顺,可惜彼此间还没建立联系。
    不一会,便跃下窗台,窜进草坪里。眨眼的时间,便不见身影。
    而她的掌心,似乎存有余温。
    恍惚间,想起家中的福宝了。
    小金毛,也不知道最近过得怎么样。还好吗,和靳晏礼相处得愉快吗,是不是又在拆家了?
    很奇怪的心理。
    第37章 淋雨季
    盘了一个周多的核桃, 周颂宜觉得自己现在手劲相较从前大了许多。
    重新过了稿,用小刀在驴皮上拓下来。雕刻皮影对专注度要求极高,稍一走神失误了, 就要换一张新的驴皮。一切重头开始。
    这几日, 周颂宜全然沉浸下去。好不容易抽空休息一会,将手机捞过。
    登进微信,才发现只不过短短几日没怎么看消息,红点的数量咻地往上窜。
    她有强迫症。这些红点必须全部清理掉, 不然感觉心里头很不舒服。
    今日正好有时间, 挨个点进对话框,将消息回复完毕。
    这里头,靳晏礼和徐致柯都给自己发了消息。不过是一些无关痛痒的话。
    这些消息过了期, 看完之后也就没有了回复的必要。
    退出当前对话框,点开和周自珩的聊天框:【我现在不在家。人在山东, 非急事勿扰。有事情电话联系, 发消息我并不一定能及时看见。】
    【。】周自珩消息立时回了过来, 【什么时候的事情,我怎么都不知道?】
    【来了有一阵子了。你是大忙人, 我可不敢打扰你。再说了,我都多大的人了, 哪有出门还得给自己亲哥汇报行程的。】
    周自珩:【我这儿现在有点忙,晚上给你打电话。】
    【记得接。】
    周颂宜看着这条消息, 撇了撇唇角,敲下一个【哦。】。消息发过去, 她就把手机放在一旁, 重新进入专注模式。
    -
    这些天,周颂宜几乎没怎么出过院子。一直伏在案前, 潜心专注手头上的活计。
    盘了一个周的核桃,手劲总算见到成效。加上范老师的耐心指导,雕刻起来简直事半功倍。
    经过几天的时间,她终于成功完成了自己人生中,第一个较为标准的泰山皮影。
    不比北京的阴雨连绵。这几天天气不,过了午后,自然光暖和充足。
    周颂宜伸了个懒腰,将皮影抬起对着桌案光照的位置。
    以光显形。
    一扫疲惫,成就感满满。
    她取出手机,打开相机。
    对着皮影拍了张动图,发了朋友圈后,将桌面收拾好,进行下一步的学习。
    皮影雕刻完成后,暂时还不能进行覆彩。得让师傅点了头,认可后,才可进行下一步。
    周颂宜将自己雕刻成的皮影拿给范迟宇瞧,姿态谦卑,“老师,您看看我这个雕得还成吗?还有没有哪里还存在问题,需要修正?”
    “不错,能做到这一步就挺好了。”范迟宇点了点头,继而道,“雕刻中最重要的细节部分,你扣挖到位了,下面可以进行覆彩了。”
    “覆彩定型后,要是没有问题了,我们就可以进行泰安皮影中最重要的一项了。你是生手,需要多加练习,闲暇时刻可以跟在我们身边先看看。”
    “好。”
    -
    周颂宜回到房间,秋日的午后,极易倦怠,适合午休。
    昨天傍晚的的那只橘猫又跳上窗台,找了个光线充足的位置,懒洋洋地晒着太阳。
    范师傅告诉她,皮影上色的过程和雕刻同理,必须一气呵成。
    否则驴皮被颜料渗透之后,会微变软,发生弯曲,一切则前功尽弃。
    红、黄、蓝、绿、黑,是皮影色彩中最为常见的几种颜色。
    为了避免颜料混合窜色,每种色彩都要用单独的调色盘盛装。
    同理,每一支毛笔只能蘸取一种颜色。
    颜料的蘸取,也是有所讲究的。根据皮影的色彩需要,有浓有淡。
    浓转淡的这个过程,需将毛笔蘸了颜料后,放在装有清水的杯子里浮色。
    一只杯子,只能浮一种颜色。浮色的深浅,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
    只有这样,才能在显色的时候,呈现出颜色的深浅变化。
    角色不是呆滞的,而是栩栩如生。
    这个过程,需要当事人心中对于皮影整体覆彩有所估量。
    把控住人物的神态,将细节处理到位,是染色的最高境界。
    周颂宜学过美术,在这一块也有着极高的天赋,色彩把握到位,皮影很快覆色完成。
    范师傅看着她上的色,眼底流出赞许的神色:“咱色彩上完了,将它定型再防潮后,才能将皮影与皮影串起来。这还得花上10天左右的时间。”
    皮影上色已经完成,将其压在书册中3-5天,使其完全定型。
    定型之后,需要对皮影进行防潮工作,以防在阴雨天气受潮变弯。
    而防潮工作完成后,还需静置在阴凉处一周时间。
    周颂宜点点头,了解这事。
    “不过泰山皮影,光会操控皮影可不得行。”范迟宇问她,“我明个儿有个演出,你要不要和我一起去看看?”
    “真的吗?”她眼前一亮,“那我肯定去。”
    “好好休息一下,前阵子没日没夜的练习,身体是本钱,别把自己的身体累到了。正好今天天气不错,学学我家养的那小橘猫。”提及橘猫,他不知道想起什么,乐不可支,“午个休。”
    “咱明天七点多就要出发了。”
    周颂宜:“行叻。”
    *
    周颂宜对于皮影有了解,但和专业的比起来,还是明显不够看的。
    尤其是泰山皮影,有别于其他皮影,一台戏最多只要两人。
    必要的时候,一个人就能撑起一台戏。
    她跟着范师傅去了戏馆。
    戏开台。
    范师傅坐在百幕后的圆凳上,胸前背着扩音器,手中一边操控着木棍,嘴里一边随着动作唱着念白。
    脚下踩着踏板。左脚踏板连接着响板,右脚踏板连着锣。
    脚踩下去,棒槌也随之落在锣面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根据情节需要,还得关注到左手边的鼓面。
    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拿起鼓槌击打鼓面。如果有的剧情需要,还需打快板。
    眼到、手到、心到,缺一不可。
    周颂宜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观看,一场戏下来,观众掌声如潮。
    范师傅从幕后走出,在这个凉爽的秋天,衣服都湿了,满身大汗。
    而这就是‘十不闲’的具体体现。
    一个人的皮影,也只有泰山这一家了。
    *
    周颂宜早前接触过音乐学习,不至于到一摸瞎的状态。
    可到底是初次接触,又得敲锣打鼓、旁白、操控影人,一系列的动作紧密极了,难免力不从心、手忙脚乱。
    勉强唱下一台戏,整个人衣衫汗透。
    “不急。”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